时间:2024-05-04
何爱庆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渠道。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向课堂45 分钟要效率、要质量。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地理课程,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不难看出,“优化课堂时间分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积极开展地理实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是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最佳举措。
实施高效教学的重点在于科学、高效地分配课堂教学时间。课堂的45 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否理解并掌握新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合理配置时间,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课堂伊始,教师什么时候引入新课,什么时候进行知识传授,什么时候让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引入案例,什么时候进行评价和总结等,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以便在课堂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课堂教学时间的优化分配不是靠主观判断的,而是基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控和对教学时机的精准把握。
有研究表明:在一堂课45 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起始时区(5 分钟)——兴奋时区(15 分钟)——调试时区(5 分钟)——回归时区(15 分钟)——终极时区(5 分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规律将课堂分为复习巩固、预习评价——新课导入、新知传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巩固新课、能力训练——总结与评价五个环节与之相适应。在开始的5 分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转移到课堂上来;接下来的15 分钟是第一黄金时区,此时学生的兴奋点已经进入第一波高峰,教师就要加大教学的密度与力度,完成新知的传授。此时,教学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一半,学生开始进入一个疲劳期,教师必须进行调试,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讨论或者讲一个幽默笑话等,帮助学生渡过疲劳波谷区。经过5 分钟的调适,学生的思维开始再次活跃,教师应当因势利导,通过能力训练将教学推向新的高潮。最后的5 分钟学生再次趋于疲劳状态,这时的教学已接近尾声,教师应当强化情绪,总结新课,提升学生的思维,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主要通过“口授、板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通过“耳听、笔记”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比较友好、和谐的关系,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从而愿意在课堂认真听讲、主动配合教师的授课。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妨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一定要注重维护师生关系,真心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师生关系才会更为和谐。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建立多样性、富有选择性的地理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动手、动脑,在自主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学会抓住重点并能学以致用。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他们质疑、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讲述者”变为“倾听者”,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做一名成功的赏识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不要将关注点局限在对知识的传授上,而要将学生当作一个个独立、个性的生命体,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和谐的氛围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快乐地学习,高效的地理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实施高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经常有学生反应,对于高中地理的部分学习内容不理解,即使通过教师的讲解,也很难消化和吸收,最多的感觉是一知半解。这时,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将抽象的内容以图片、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地理知识的演变过程和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抓住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昼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课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用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则能使学生对于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一目了然之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三维目标体系的首要目标,影响并制约着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程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充分激发学生剖析地理问题的动机与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台风、暴雨、干旱等相关视频,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情”,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地理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示意图繁多且复杂。因为地图能够综合反应和呈现相关的地理知识,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教材中的文字,还要学会图示的画法,形成全面的读图、用图能力,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难度,也使得地理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而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结合地图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这样就极大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有效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学“气压带的分布”“等高线”“等深线”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结合这些动态资料进行授课,从而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达·芬奇曾说:“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高中地理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验,地理实验能演示知识生成的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具体的实物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实验教学,能让高中生动手操作,深入探索地理世界的奥秘,从而激发其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地理实验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材也大量地引入实验,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实验对地理教学的作用,觉得在课堂上做实验麻烦,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恰当的形式开展地理实验。
首先,有些地理实验过程较为简单,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实验,时间不宜超过十分钟,这样既不会影响教学进度,还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最好由教师演示,实验材料要简单、容易获取,实验步骤要精简,某些或者多个实验步骤可以让学生辅助完成,以缩短实验的时间,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其次,对于有些较为复杂的实验,需要开设专门的地理实验课。因为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设计,到实验的实施和实验总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仅仅把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对实验过程做出充分的预判,注意实验内容和步骤的简洁明了,避免一节课做不完。
再次,对于过程、材料都复杂的实验,并且一节实验课也无法完成的,为了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可以提前录制微课。学生通过课外观看微课,开展自主学习,能节省课堂演示的时间,为复习和更多的教学活动留出时间,使微课成为高效课堂的助力。
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比如在教学“昼夜长短变化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为什么冬天天黑得早?夏天天黑得晚?”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思考的过程中,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也增强了课堂导入的效果。
其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人地关系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锅里烧开的水总是从中间往上翻腾,沿锅边落下?为什么家里的暖气总是装在墙壁的下方?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告诉我原因。”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从而愿意主动地去探究地理知识。
再次,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化的实践。开放式的课堂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去探索地理的奥秘。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际测量一个小土丘,然后引导学生在纸上绘制出等高线图,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艰巨工程,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学习,着眼于自身专业的成长,用专业的知识和理念提升自己,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保持时间观念、不拖延。最终在高效课堂目标的引导下,实现教师和学生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都想学、能学、乐学,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地理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向往和乐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