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吴晓华
(甘肃省镇原县屯字中学,甘肃镇原 744502)
在信息时代中,微课的概念应运而生,一举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微课的价值和作用也得到了认可,被逐渐引入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微课为技术和手段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还能够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并能利用微课解决生物学科中的重点问题,使得他们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此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效率。
相对来说,微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趣味性的原则。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较为抽象、晦涩,学生在分析和理解时难免会遇到难关,在微课中添加趣味性的动画、视频等内容有利于让学生转化抽象的生物概念,促进他们更为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这样也能激活学生的原始学习欲望。而微课的形式短小、内容简洁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应用微课时应遵循适切性的原则,即不仅要精选微课中的素材和内容,也要在教学中合适的时间段引入微课视频,这样才能保证其真正为学生所用、为教学所用[1]。此外,重点突出性原则也是微课应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的原则,其让学生在观看和分析视频中的内容时能够准确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此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明确学习方向。
1.利用微课呈现预习大纲。未雨绸缪,方能预知事件发展方向,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学科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若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展开有效的预习活动,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课程学习效率等便能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微课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明显,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呈现预习大纲,将课程教学的目标、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等逐条融入微课视频。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微课视频通过微信群组等平台传送给学生,引导他们依据视频中的条例,解读教材中基本的知识和内容,从而初步了解生物学科教材中的编排结构和核心思想,进而初步建构知识体系[2]。此外,教师也应在微课大纲中引入具体的预习方法,以重点标记的方式,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后进行标记和划分,指导学生如何才能达成目标、怎样才能准确了解课程内容,从而消除学生在预习阶段的迷茫感,这样才能提升高中生的预习效率。同时,在发放微课视频后,教师也可以在微信群组内,同步指导学生掌握解读大纲的方法,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实时探讨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利用微课视频资源,理清教材的编排结构和各板块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动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2.利用微课发布预习作业。在学生预习阶段,教师设计和发布以生物理论知识为基础的预习作业,有助于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也能帮助学生确立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说,针对具体的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前设计预习作业,并将其以图片和文档的形式融入到视频内容中,以此作为考查学生理论预习效果的载体。而后,学生可结合作业中涉及的题目,针对性地回顾自身的预习成果,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将问题的答案以填空、简答等不同的形式书写在空白的答题纸上,教师将其作为学生课堂预习的反馈依据,以此确定正式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在因材施教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应以差异化的原则将预习作业的内容分层,利用基础题、拔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的作业内容,让学生从基础题目开始,逐步过渡到拓展题目。当学生完成拓展作业后,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作业可以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螺旋式的形式发展和提升。
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以导学的方式,利用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展开自主活动和探究活动,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实验操作等方式,精准地把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1.巧借微课导入生物课堂。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导入环节便占据着开端的位置。如果学生能够在导入环节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那么他们自然会将这种热情和兴趣迁移到正式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反之,学生难以在课堂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根据此论点,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微课视频开展课堂导入,以动态化、视听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将焦点集中于课堂上,并主动思考微课中提及的现象、引入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导入才能被称为高效的导入。而如何才能使微课视频真正发挥其导入价值?根据高中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范围等因素,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生物现象以动画、图片等不同的方式融入视频中,并于导入环节进行播放,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自然能够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主动展开思考,并结合以往储备的生物知识阐释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推理能力等显著加强,他们也会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解读生物问题。而且,为了活跃导入环节的氛围,教师也要有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针对微课视频中引入的生活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此,导入环节才能真正成为良好的开端。
2.巧借微课破解重点难点。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过多,频繁出现无法理解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那么他们便可能产生挫折心理,进而排斥参与学习活动,久而久之便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质量。而微课视频的应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巧借微课破解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重难点知识的具象表现形式,使他们将抽象、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理论知识和公式等有机转化为动态化的知识链条、仿真动画等等,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脑内知识图式[3]。从真实的高中生物教学展开来说,教师应在备课阶段提炼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按照高中生的喜好以及接受能力,制作涵盖课程重点和难点的微课视频,并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指引他们解析重点和难点知识。经过此过程后,学生不仅能够以立体化、图式化的形式储存知识,还能在日后解决生活中的生物问题或阐释更高阶层的生物现象时,从脑内自如地调取重难知识点。如此,学生的知识基础会更扎实,生物素养也能有所增强。
3.巧借微课展现实验章程。从过往的教学经历可以看出,受到高考制度、传统教育思想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被低估,教师往往会以高考考点作为授课的主要依据,大大减少了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基于这一状况,为了恢复和确立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重视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微课视频将实验的具体章程体现出来,涵盖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技术难点,并以动态化的方式演示实验流程,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为学生扫清实验过程中的阻碍。而在学生展开实验的过程中,以深化学生知识印象为目标,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便能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自由转换,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巧借微课链接课外素材。导学重在“导”,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禁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获益。鉴于上述论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开阔视野的机会。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巧借微课视频链接课外的生物教学素材,以知名生物学家的生平故事、著名的生物学事件、社会中的生物热点话题等,作为学生开阔视野的载体,让他们明确生物学知识在社会、国家乃至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而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整个过程中也能意识到单纯地依靠课内知识是不够的,应将目光投向课外。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顺势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以微课视频为载体,提出项目化探索议题,围绕某一个生物学选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课外资料、结合课内知识的方式,对议题进行全面阐释和说明。再者,基于高中生已然具备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的事实,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搜集的材料制作成一个内容凝练的微课视频,于课堂上为教师和同学展示,这一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生物教学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也是一项利好措施。
5.巧借微课还原课程内容。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并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还原生物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将课堂内涉及的基础知识点以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动态思维导图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在课堂复习阶段通过微课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在链条式、动态化的知识体系中,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查找自己的知识缺陷和认知盲点。经过此流程,学生的知识空白被补足,也能更为扎实地掌握和运用生物知识点。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在微课视频中引入拓展性的生物问题,融合生物学领域内的研究热点话题,以启发式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在解释拓展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在回答和阐释问题时强化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创新思维。自此,学生既能全面理解课程教学的内容、明确各知识点间的结构关系,也能以开放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对相关生物拓展问题进行思考,这便符合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长久以来复习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应注重引领学生展开课后复习活动,让他们在复习中解决疑难问题、夯实知识基础,进而提升实践能力。
1.运用微课解答疑难问题。在复习阶段释疑解惑,有助于推动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若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复习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那么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便会大大提高。故而,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运用在解答疑难问题,以直观化的形式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让他们结合课内教学以及课后复习阶段的微课视频解读生物知识和相关问题。如此,学生的生物基础会更为牢固,他们的自学热情也会不断提高。而且,教师也要将不同阶段的微课视频以文件夹的方式储存在班级共享平台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受时空条件限制地自主下载、浏览和分析微课视频,尤其是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中的内容,从视频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以此突破思维瓶颈、解决生物问题。借此方式,高中生的复习效果不断加强,他们的成长轨迹也能与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2.运用微课开展课后活动。由上文的分析已知,生物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科目,教师应把握好生物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使其成为推动学生展开社会实践和深度探索的载体。换言之,教师要把实践活动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简短、凝练的微课视频开展实践型、探索型的课后活动,帮助学生延伸学习范围和探索领域,让他们可以在微课视频的指导下明确自主探究和社会实践的方向与途径,这样便能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使其更为契合新高考制度以及课改的要求。在微课视频的指引下,学生便可依据课内所学知识点,参与到自然采样、植物培植等多元化的社会探索活动中,精准地迁移和应用生物知识,让他们充分利用社会中的资源展开科学实验和深度探究,进而以专题化和项目化的形式深度挖掘生物问题背后隐含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理念等都能得以增强。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对微课的概念、作用和应用原则等进行整体分析,在明确其价值的基础上,按照预习、导学和复习三个阶段将微课融于教学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生能够以直观和动态的方式了解生物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问题,还能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文化视野。而在日后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师仍要探索微课的新用法,不断提升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