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中学德育教学守正创新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4

苏国锋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肃南 734400)

近几年,守正创新思想的普及给中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德育内容更加丰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些中学教师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德育教育效果不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推动德育向纵深发展,中学教师需要提升自身专业化素养,学习前沿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思想,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德育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启发和指引,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基于此,本文笔者先分析中学德育教学现状,再阐述中学德育教学守正创新实践策略,希望能够为德育发展贡献力量。

一、中学德育教学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

通常情况下,中学德育都是在教室中进行的,由德育教师或者班主任进行德育知识的灌输,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被动地听讲,这样的德育是不科学的,难以让学生感同身受,也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学校的德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存在挤占德育课程的现象,使得很多德育知识都无法渗透给学生,学生对德育失去兴趣。同时,德育教师对德育实践的运用较少,学生学到的知识无处应用,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德育积极性,也阻碍了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对德育教育重视不足

在当前阶段,仍然有些中学教师把关注点都放到升学率上,只要学生考试取得高分就行,至于德育教育则并不关心,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道德价值观。由于教师错误的观念导致了德育教育举步维艰,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德育流于形式。同时,中学生对德育的重视也不够,面对家长的压力和升学的考验,他们不得不把精力都放到做题上,甚至还会利用德育课堂去学习其他学科,使得德育教育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学生的成长是不均衡的,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难以获得较大的发展。

(三)教育内容与实际不符

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多元的,然而有些中学教师设计的德育内容却较为片面和单调,难以形成系统的德育知识网络,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德育内容的华丽,会选择很多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实际不相符,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扰。另外,有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只给学生讲述浅显的知识,没有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得学生对德育存在错误认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内心里抵触德育,这对于整体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新时代中学德育教学守正创新实践研究

(一)守使命之正,创理念之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守正创新需要坚守的时代使命。传统的德育教育以师本教育理念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空洞、教条的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领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影响了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为此,教师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个性特征等,对德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只靠教师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师生互动中发挥实效,使德育从传统的训诫、灌输转变为学生的自律教育。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结合教育教学规律重新为自己定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培养审美情趣,真正提高德育效果。人们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在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德育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要认识到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个人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和感染学生,实现自身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二)守规律之正,创内容之新

中学德育主要是为了把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符合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学德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师要在原有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从学生现有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在遵循“超越适应规律”的前提下,对德育内容进行拓展与创新,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专题思想,师生共同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成果,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中学阶段,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入团,这些学生往往品学兼备,是学生当中的佼佼者。教师要发挥这些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向其他学生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党的纲领,讲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将学生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实现联系起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定期邀请社会中的道德模范进入到校园中,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通过“现身说法”激励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爱国的实践活动,为国家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让学生根据中学生行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团结友善、明理诚信、勤俭自强,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守实践之正,创方法之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践育人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层面,教师在德育教学中要守实践形式之正,创新实践育人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思想道德知识,把枯燥的思想道德理论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活动,追求新颖。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校内与校外,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纪念馆、抗战遗址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家乡历史,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郊游、研学等活动,走进大自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在德育中教师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定期开展古诗词诵读、书法比赛、剪纸作品展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欣赏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通过阅读可以提高精神面貌,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推荐国学经典,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还应贴近实际,可以结合校情,利用学校周围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爱劳动的品行。中学生的内心是纯净、善良的,为了把这份纯净和善良维持下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使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四)守网络之正,创平台之新

在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给中学德育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创新了德育教学方式。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德育教育带来好处的同时,网络中一些不良的思潮也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所以,教师在应用网络进行德育教学时要守网络之正,建立完善的网络育人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监管,确保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德育教学搭建新的平台。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在家里做好监督和管理,通过家校合力,让网络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构建翻转课堂,结合德育内容,从互联网上下载与教学相关的案例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观看和思考,总结自己的观看心得。教师还可以根据案例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创造力。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看心得,通过对案例的深入研究,深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德育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查询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学生查阅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理解相关德育知识,提升德育教学效果。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一些网络信息缺乏辨识度。为了保证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质量,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布置线上学习任务,为学生推荐优质的、正能量的网站、公众号、视频账号等,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教师还可以推荐优质的影视剧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感受当代中国的风华正茂,并书写观后感,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另外,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在其中设立学生风采模块,展示校园中的道德模范标兵,激励学生不断向榜样靠拢,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思想品德上获得更大的提升。

(五)守文化之正,创环境之新

文化是德育教育的载体,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深化德育教学效果,中学教师要努力抓好校内环境建设,弘扬时代主旋律,优化德育氛围,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把德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新时期,学校将会以“善德”、养“善品”、促“善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高尚道德品质的熏陶,打造特色鲜明的德育文化。

教师在德育中可以开展做文明学生、建文明班级、创文明校园的活动,组织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开展评比,借助学生的求胜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上进心,让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形成良好的班风与校风,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教师要依托校园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入团仪式、开学典礼等时机,对学生进行主题德育教育,活跃校园德育气氛。美育和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充分发挥美育的辅助作用,开展宣传社会道德的绘画展、歌咏比赛、手抄报竞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和校园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打造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场所,教师要对班级和校园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室中张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全警示标语、名人警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墙壁说话,让标语育人,时刻提醒学生;还可以利用班级中的黑板报开设文明礼仪、中华传统美德、创建文明城等为主题的专刊,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升华学生的情感;在校园中可以布置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人文景观、打造德育教育的文化长廊,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向社会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守正创新将德育教育推向新高度,让中学生获得更多德育知识和素养,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中学德育教师应该确保守正和创新融为一体,既要给学生提供符合规律和本质的德育内容,还要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创造新事物,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新时期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还要不断努力和尝试,找寻最适合中学生的德育途径,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为素质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