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鑫元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得阅读者得语文”的理念在不断影响着人们,阅读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展现语文阅读的独特魅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摆在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选择的阅读素材过于陈旧,缺乏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影响了高中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阅读教学本质,从多个渠道拓宽阅读方式,发散高中生的阅读思维,巧妙突破阅读的重难点,盘活语文阅读课。文章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心理需求及兴趣点确定阅读目标,制定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案,并且要给学生更多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让语文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教学课堂转变为读书分享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仍在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阅读内容、阅读目标、阅读计划安排都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作品背景、写作手法等,忽视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影响了阅读目标的达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广阔的胸襟。但由于高中的学习时间宝贵,很多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在阅读教学时所选用的阅读素材以教材和练习册为主,对课外阅读资源利用不充分,很多阅读素材已经过时,甚至脱离了当前的阅读教学目标,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阻碍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很多时候都是“以讲代读”,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抑制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感悟和自我理解,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不足,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在拿到阅读材料后,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去寻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内容,或让学生做阅读理解的练习,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在阅读中感受不到文本的语言美以及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真挚情感等,阅读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而不是一种习惯和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丧失阅读的热情,阅读素养也无法提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高中语文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喜欢阅读,却不一定喜欢阅读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教师就要结合阅读内容营造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由境生情,以情入境,通过趣味阅读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导入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趣味引导,不只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技巧和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创新思维,变单一的知识目标为多层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名人名言、俗语等具有振奋精神的作用。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俗语,让学生进行猜测和联想,初步感知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教师需要做好情感的铺垫。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有趣或新奇的故事,也可以为学生讲述创作背景和发生在作者身上的趣事等,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达到一唱三叹的教学效果。音乐和语文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再加上高中生普遍都喜欢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元素加入语文教学中,利用与阅读内容情感相符的流行音乐作品或古典乐曲导入文本,用音乐旋律扣动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内心激情,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阅读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学起于思”,高中阶段学生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驱动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增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与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朗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阅读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才能把握文章大意。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放羊”式的朗读方法,不能将朗读课上成学生的自习课,让学生随意地读,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并要对学生的朗读内容、朗读形式加以指导。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巡视,观察学生的表现,当学生出现走神或朗读不认真的情况时,要加以及时的制止和提醒,提高学生朗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丰富的朗读形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面对陌生的文本,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教师朗读的语音、语调、停顿等,学习朗读技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阅读文本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训练,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关键语句,体现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诵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情感。由于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点题目,教师还要利用朗读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拿到一篇阅读文本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速读,让学生快速捕捉文本中的有用信息,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在高中语文中会涉及很多记叙性较强、人物较多的阅读文本,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高中语文还涉及很多古诗文内容,这些古诗文都是代代相传的经典,值得学生诵读和传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古诗文的意境,为学生挑选恰当的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用音乐旋律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体味古诗文的悠远意韵。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趋势。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已经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所选用的文本素材,每一篇都是中外名家的精心之作,每一篇都蕴含着辞藻美、人文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也是学生喜欢阅读和乐于阅读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发掘、展示阅读内容中的美,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文本是对大自然神奇和美丽的描绘,受地域和学生生活经验的限制,有很多自然景色学生并未亲身体验过,给学生的阅读体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现阅读文本中所描绘的景色,让学生在课堂上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山川的秀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阅读中的自然美。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在阅读教学中,很多阅读内容体现了人物形象的人格美。阅读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和阅读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与故事人物相关的影视片段或专题纪录片等,用声音、图像刺激学生的感官,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主人翁的伟大人格,感受文本的人格美。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或烘托阅读文本的意境,让静态的书本文字动起来,用生动的具象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文本中的情感美。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受多元文化、课业负担、阅读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中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为此,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课外阅读,营造全员参与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增强感悟能力。
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用一篇文章带动学生去阅读一类文章或让学生阅读作者创作的其他文学作品,通过多阅读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倡导学生去阅读整本书,使学生可以通观全局,更好地把握课文故事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升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需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并通过课外阅读交流或创立刊物等活动,让师生以平等对话或文字的形式相互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经验,实现教学相长。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摘抄、写批注,为写作积累素材,每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阅读心得记录下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认知,达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班级学习交流平台,组建阅读互助小组、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打卡、阅读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课外阅读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语文的源泉,高中生所阅读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生活的写照,反映着深刻的内涵。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收获了语文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所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树立生活教育理念,让阅读教学融入生活的大课堂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品味生活,提升阅读理解效果。
人们常说“不好的教师奉献真理,好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阅读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在阅读文本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阅读内容,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具有“留白”的文章,在学生阅读到兴头时戛然而止或具有弦外之音、文外之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想象和补充这些空白,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情感延续下去,升华学生的阅读感悟。阅读是一种生活的认知与体验,也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与之相关的生活画面,也可以引入当前社会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先进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用生动、鲜活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唤起学生内心的感动,激发学生向上的力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与思考。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学思维和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挖掘阅读的精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打牢基础。还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营造适合学生的阅读情境,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