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

时间:2024-05-04

万喜田

(甘肃省庄浪县万泉中学,甘肃庄浪 744606)

问题导学法是教育改革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实现知识探究与方法探究的有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好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体现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进而熟练构建数学模型,调动学生的踊跃性。然而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挖掘问题导学法的内涵,遵循初中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一边探索数学问题,一边优化逻辑思维,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续的学习动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问题难度过大,造成探究压力

在设计问题时,有些数学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没有进行差异化处置,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要完成相同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且有些问题难度过大,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一种负担,他们不知道如何解答,也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探究方法,出现厌学现象,失去了问题探究的意义。还有的数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了初中生的实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下降,整个数学课堂显得比较沉闷和僵化。

(二)忽视方法指导,探究问题浅显

问题导学强调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然而实际上,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完导学问题后就处于旁观者的状态,不参与学生的互动,不给学生讲述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初中生学习效率下降,在数学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由于初中生无法全面把握数学知识点,他们探究问题比较浅显,无法深入地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造成了学习资源的浪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观念,考虑学生在课堂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策,教授多样化的数学探究方法,使初中生的学习效益得到大幅提高。

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问题的设置要紧扣目标

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在实施问题导学法时,初中数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涵盖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使初中生在学习中展现积极性和主动性,收获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锻炼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探究性。还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设置的问题要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生活,引导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

教师还要巧妙地将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教师要把握问题提出的时间,可在课堂导入时、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课堂总结时进行提问,促使初中生系统化地感知数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要把握问题提出的地点,在课堂教学中、复习中甚至课堂交流中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把握问题提出的方式,既能够口头提问,也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提问,不再进行简单的问题罗列,而是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三)问题的解答要精准高效

数学教师挑选的问题都是具有深度和教育性的,初中生要认真解答每一道数学问题,从中总结出数学规律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发散初中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可鼓励他们进行一题多解训练,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样可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学生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数学教师应给初中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思维,让初中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拓展数学视野和思路,提高综合素质。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预习思考,自主探究

数学教师要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带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表达,学会探究。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不要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避免给学生造成学习困扰,而是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渗透问题,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全身心地进入到问题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开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形成正确的预习意识,对初中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十分有益。数学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要切合实际,可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导学案,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并且还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使课堂教学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初中生在预习时要做好笔记和标注,将遇到的疑难问题画出来,自己先通过工具书或者网络进行探索,如果仍然不能理解就拿到课堂上向教师请教,这样听课时能够更加专注,化解了数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二)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在开展问题导学法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初步完成教学目标。初中生不再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探究者,对于数学的理解更深刻,对于学习的感悟也更强烈,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念。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入时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挖掘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初中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教师可把握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文资料等,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学习,能够弄清楚数学问题的实质,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数学教师可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情节中,要求初中生认真听故事,从中找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精力,挖掘出数学知识的外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采用游戏导入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游戏融合到一起,初中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多方面引导学生的主体思维,推动教与学的整体效果的提高。

(三)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针对师生互动效果差的情况,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反思和改进,尤其是推行问题导学法以后,必须要积极进行师生交流和沟通,获取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实现师生共同探究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蔼可亲地走入学生中,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架起解答疑难问题的桥梁,使初中生获得全面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爱动脑,会动脑。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契合学生差异化,设计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并且符合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初中生从解决数学问题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能够主动调整自己,在教师的帮助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完善的思想体系。当数学问题都解答完毕后,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拓展和延伸,给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可分小组进行任务式学习,以此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形成良性的循环,擦出更加新颖的火花。数学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师生共同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制定教学问题,由于有了学生的参与,使整堂课的教学氛围都十分融洽,学生能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在问题的指导下初中生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念,增强数学思考能力。

(四)展示交流,增强信心

问题是引起人们思考的关键所在,当学生面对问题时,他们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问题导学法解决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的困扰,初中数学教师应给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既要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还要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展现时代风采。在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当学生完成问题探索后,他们都会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时就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分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思路,这不仅是问题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能够深化初中生对数学的好感,促使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解题思路存在疑惑时,要及时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使数学课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免学生形成固化的学习思维,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后,初中数学教师要让每个小组选拔一名发言人,到讲台上对小组合同成果进行展示,还可谈谈自己小组在解题时的新发现,这个过程是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关键。数学教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课改,把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段、经典环节、先进经验等制作成数学学习简报,张贴到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使数学学习热情高涨。

(五)引导总结,知识生成

当学生展示完毕后,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课堂总结是问题导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促进数学知识的生成,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做好铺垫。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数学教师没有做课堂总结,或者只是简单地总结几句就结束了,这样的数学课堂是不完整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生获得了知识,习得了技能,但是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否落地生根仍然需要数学教师的帮助和把控,因此,在课堂总结阶段,数学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使初中生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活跃在数学课堂上,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总结评价时不要给出结论性的语言,课堂评价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培养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给予初中生话语权和主动权,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树立整合的教育观,让课堂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时期,数学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总结成为师生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把课堂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多层面开发学生的知识体系,达到融会贯通的高度。

(六)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遵循“前导—先学—后教—再练”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科学训练工作,精心设计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布置的练习要有密度和难度,不要追求练习的数量,而要关注练习的质量,让学生做完一题能够掌握一题,理解数学道理,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数学教师要设置巩固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困生也能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对于巩固性作业,应做好层次划分,由易到难、以简到繁,关键在于训练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让数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拓展性作业,要体现实践性和生活化,开展数学调查、手工创作、方案设计等,在练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内化为素质。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做好课堂练习的批改和评价工作,要及时反馈和批阅,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以前有的教师总是采用一个“阅”字来批改作业,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较小,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作出调整。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改善枯燥的课堂现状,还有利于锻炼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课堂问题的提问方式和解决途径,从而明确数学问题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和“引”,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