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白志琴
(甘肃省金塔县第三中学,甘肃金塔 735300)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主要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和阐释事物的性状、结构、功能、制作方法、发展历程以及内在事理。说明文具有显著的知识性,其创作意图是以知授人。教师要想让学生充分领悟和吸纳说明文中蕴含的知识信息,必须重视和落实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为此,教师有必要分析并明确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难点,积极采取科学策略消除教学难点,点燃学生主动研习说明文的热情,引导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真正收获知识和锻炼思维品质,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展开简要探析。
说明文和其他文体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议论文追求哲理性,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而说明文主要是授人以知识,知识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征。但是就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对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说明文教学迟迟难以收获理想成果。经过细致分析,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一些学生认为说明文内容枯燥无趣,阅读积极性低迷。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初中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都钟爱记叙文或是散文,他们普遍认为说明文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比较枯燥乏味,参与说明文阅读探究的积极性较低。学生研读说明文的内驱动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说明文中知识信息的吸纳效果,同时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阅读理解思维的协调发展,这是教师在优化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时亟待攻克的难点。
第二,教师忽略直观阅读情境的打造,加大了学生对说明文内涵的理解难度。说明文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其说明对象有些存在于宏观世界,有些存在于微观世界,对于抽象思维和知识视野都不够完善的初中生来讲,理解说明文内容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然而从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现实状况来看,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说明文的抽象性,忽视了直观阅读情境的打造以及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些都是和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背离的,不仅会增加学生对说明文内涵的理解压力,甚至会引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学习的畏难情绪,以至于制约了语文说明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三,说明文阅读教学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解析说明文的能力较为薄弱。说明文寓知识和事理于文章,其创作方法和语言风格都有别于其他文体,学生唯有吃透说明文阅读方法,才能顺畅开展自主阅读,并扎实掌握知识和事理。但是很多教师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说明文学习中通常是机械性地接收教师的灌输,自主解析说明文的能力较为薄弱,这也会严重降低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进行创新突破。
初中生正处于猎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最强烈的阶段,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在说明文学习中的兴趣,加强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这样一来可以巧妙化解说明文内容的抽象性,二来能够扩充阅读资源,让说明文学习的氛围更加活泼,从而充分唤醒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期待。针对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直观情境创设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视频情境。在创设视频情境时,教师应该根据文中说明对象的具体形态特点和构造,在互联网资源库中为学生精心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比如在介绍古代建筑特点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剪切与其相关的纪录片,制作成短视频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形象感知。接下来,教师可以将短视频定格在某一帧,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小组思考、讨论,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说明句子,从而深化学生对说明文内涵的直观理解。
第二,图片情境。图片也是创设说明文直观阅读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搜集和下载与说明对象有关的图片素材,然后在电子白板上投屏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阅读感官和注意力。在阅读和分析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图片缩放功能,放大图片的细节部位,使学生的观察更清晰、仔细。教师还可以应用电子笔标注出文内对应的说明语言和信息,帮助学生直观体会说明文内容,提升说明文阅读兴趣。
第三,生活事物情境。说明文中所阐释的内容,和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根据说明对象,选取适宜的生活事物创设直观情境。比如在一些介绍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谈话方式或是课件引出相关的生活现象,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认知体验,尝试举出与此类似的更多生活实例,学生此时会感受到说明文内容和日常生活距离很近,教师顺势揭示说明文的阅读主题,在学生的浓厚期待中展开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和结构层次,学生只有先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才能对说明文的中心展开进一步探索。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优化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时,应该着重带领学生梳理说明顺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增强学生对说明内容的划分能力,促进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高效吸收。具体的说明顺序梳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在分析文章说明对象时,教师必须先让学生思考教材中的说明文属于哪种类型,说明文主要可以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教师可以把这两个类别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和判断。明确说明文类型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探讨说明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文章标题,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隐藏在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在学生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点拨,比如找出事物说明文标题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或是找出事理说明文首尾段中“介绍了……的……”形式的短语,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判断方法。
第二,时间顺序梳理。时间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在带领学生梳理时间顺序的说明文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文章中表述时间的词语,比如具体的年份、日期,或是介绍事物演化和发展历程的词句,然后把表述时间的语句以及相对应的说明内容整合起来,绘制成时间线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说明文的时间顺序一目了然。
第三,空间顺序梳理。在带领学生梳理说明文空间顺序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提炼文章中的空间方位词,比如上下、里外、前后、左右、整体、局部等,学生找出这些空间方位词之后,教师可以追加问题: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能否画出文章中具体的说明语句?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空间方位词和对应语句构建组织结构思维导图。空间顺序多出现在实物介绍说明文中,教师此时还可以搭配展示对应的实物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实物资料,一边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也能全面把握说明内容和空间顺序。
第四,逻辑顺序梳理。基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梳理,教师应该重点带领学生剖析说明文中的逻辑关系,明确事理的起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主要到次要、个别到一般,等等,指导学生提炼文章中表示因果、逻辑关系以及事理顺序的关键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等,还有一些具有连接作用的关键词,如“此外”“还”“也”,等等,然后让学生把这些逻辑词语和对应语句整理成树状思维导图或者辐射状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说明顺序和结构形式的认识。
向学生讲授说明方法,不仅是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的必经之路。学生深入了解说明方法,等同于掌握了独立解析说明文的金钥匙。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以及作比较五种。
第一,下定义。下定义是说明文中对事物本质属性进行简明扼要概括的说明方法,教师在讲授该方法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和科学事理的语句。学生找到的语句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分析自己找到的语句是否符合这一特征,最后筛选出最准确、最具有概括作用的语句,以深化学生对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的认识。
第二,分类别。分类别说明法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各方面性质或者功能,将说明对象划分为若干类别,然后进行细致介绍的说明方法。教师在讲授这以说明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合作阅读分析文章,在草稿纸上罗列出文内对说明对象某特点和事理的类别,如功能、成因、形状等,让学生注意类别不可交叉重复。教师可以根据列出的类别,让学生把课文中对应的说明语言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或是通过标注特殊符号进行区分,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分类别说明法全方位、多角度、有条理的表述作用。
第三,举例子。举例子说明法是借助通俗、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述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事理。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时,可以先让学生识别和摘录说明文中的例子,然后为学生设置问题:通过了解这些事例,你掌握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这些例子的作用是什么?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体会到举例说明法在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和事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追加问题:针对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同学们也尝试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吧!学生通过举例活动,可以更扎实地掌握举例说明法的特点及其运用方式。
第四,列数字。列数字说明法主要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形式,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该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向学生发布“找数任务”,也就是找出文章中的确数和约数。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后,分小组轮流汇报“找数”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如果发现学生找到的数中出现表示年、月、日的内容,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告知学生这些并不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时间表述语,从而深化学生对列数字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作比较。作比较说明方法在增强说明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实际讲授时,可以让学生针对文章中的类比和对比两种形式展开阅读分析,如对于类比说明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文章采用了哪些同类事物进行比较,阐释了说明事物的哪些共同点;讲解对比说明法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炼文章中的不同类别的事物,合作思考和总结这些事物的区别之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化繁为简、化深为浅的说明作用。
通过阅读探究,学生在对说明文说明顺序、层次结构、说明方法产生总体感知和把握后,教师有必要延展读写结合思维,为学生设计说明文写作任务,强化学生对说明技巧的运用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说明文语言艺术渗透到实际创作中,也能巩固提升说明文阅读效果。
教师在为学生设置说明文写作对象时,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事物,比如说明校园中的某座建筑、教室环境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命题。在学生正式写作之前,教师应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学生绘制的各式思维导图,讲授说明方法的板书和课件等,以此扩展学生的说明文创作思路。在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指导,这种随堂训练形式的写作篇幅不宜太长,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说明文阅读收获,在写作训练中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一两种说明方法,着重说明对象事物的某一项本质特征,同时注意说明语言的简明和准确,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运用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生阅读语文说明文的兴趣普遍偏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直观性不足,教学方法欠缺科学性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强化和完善。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在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直观阅读情境,带领学生梳理说明顺序、讲授说明方法、开展读后写作训练,以唤醒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对说明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将说明技巧渗透到写作中,从而实现对说明文阅读教学手段的全面创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