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爱学,梁 文
(山东省高青县木李学区中心小学,山东高青 256300)
小学是德育教育的开始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创新德育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这一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活动方面,一些人认为小学德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认为实践教学没有考核标准,无法进行评定。再加上小学生年龄较小,德育实践风险较高,导致大多数人忽视了德育教育。
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小学德育教育欠缺。另外,部分班主任对德育教育还停留在班会层面,对德育教育没有科学的认识。各学科教师也对德育教育有认识误区,认为德育教育就是班主任的事情,与各学科教学无关。
家庭是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场所,父母对孩子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很多家长认为德育不属于升学考试范围,对于让学生参与学校相关的德育活动并不积极。还有部分家长将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上,只关心学生主要科目的考试分数。
学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开展的一门课程,并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导致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较低。另外,由于课业压力加大,德育教育不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只将语数外作为必修科目,对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从目前各学校的德育教育开展情况来看,由于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德育教学开展程度参差不齐,其教学效果评价比较主观,这导致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德育教育的师资配置不足,加上教师的专业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发展。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这使得德育教育没法开展实践课程,学校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很难再进一步加大德育课程的投入力度,所以德育教学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基本不开设实践活动,以保证学生安全,避免了很多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但德育教育的师资建设情况不理想,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知识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德育教育偏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德育教育的良好作用。
1.教育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德育教育要想有效开展,教育部门的扶持是保障。教育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指导一个大方向,各级地方学校再根据本地区的特色,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制定教育目标和内容,以保证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德育教育包括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这些内容能够影响学生一生,让学生终身受用。近几年,国家尤为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各地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各地学校应将德育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加大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2.不断整合、开发、利用德育资源。从目前的教学来看,教师对德育资源的开发不够,教学内容偏于理论,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德育教学的资源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各地应深挖当地资源,将其纳入德育教学之中,不断整合和开发德育资源。另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可以借助校外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校外的德育资源非常丰富,学校可以将退休专家、战士、模范人物等请到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方式现身说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保证德育教育的高效开展,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例如,《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邀请当地的老战士作为校外辅导员,给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我们神圣的国土不容侵犯,给学生传达保家卫国的思想,培养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老战士现身讲解保家卫国的惊险时刻,更能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听完课后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者电影,让保家卫国的精神植根在学生的灵魂里,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家校合作共筑德育教育。家庭是学生教育的基础阵地,单一的学校教育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缺少了家庭的参与,学校教育很难取得显著效果,因此要重视家校合作,让家庭也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以拉近家校的距离,让德育教育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的“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一单元,教师就可以联合家庭开展教学,如“吃饭有讲究”“早睡早起”“别伤着自己”等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进行德育实践,通过家校的内外联动,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德育教育回归到生活之中。
4.加强德育教育网络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而且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网络建设,将家庭、社会、学校等都纳入网络建设中,广泛吸取多方意见,不断改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突破德育教育的瓶颈,形成全方位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提升德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引领者,教师的专业性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学生的能力成长,因此应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定期学习、外出学习、教研、听课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优秀的德育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具备良好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2.打造德育教育的专业化团队。一般的德育教育团队包含班主任、心理教师和生活教师各一名,这种组合可以更好地推动德育教育的开展,及时掌握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督促,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团队组合中,班主任起核心作用,负责与各教师进行配合,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其他教师,然后一起研究解决策略,为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其他教师也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给学生,从思想到行动方面都体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
3.完善德育教育的考核机制。没有考核机制就没有评价的标准,就没法对教学进行评估,也无法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因此要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促进德育教育教学。考核方式不能单纯地唯成绩论,而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违纪情况等综合纳入考核体系之中,让德育教育有规可循,使学生更加重视德育教育,认真学习和领会德育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个服务社会的全方面发展人才。另外,评价机制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考核,也包括对教师的考核,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的创新中,不断思考和研究德育教育的方式,寻找更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式,让德育教育充满童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1.德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德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并将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道德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视角下的生活。新课改中的教学内容大都围绕学生的生活领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起到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深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小学生活,了解社会生活,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我是小学生啦”中包含四节课,有“开开心心上学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您了”和“上学路上”,课程设置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自己是一名小学生,接受由小到大的改变,同时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的生活和节奏,帮助学生们快乐成长。
2.德育教育目标要贴近现实。德育教育方式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制定的教育目标要贴近学生实际,教会学生如何生活,重视学生德育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德育教育的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对整个德育教育方向的把握,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进行统筹概括;分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德育目标分为认知、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目标,通过精细化的目标分类,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以便于科学开展考核和评价。例如,五年级上册“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二是使学生明确吸烟与饮酒的危害,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三是使学生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进行平等交流与合作;四是使学生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这一单元又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都不同,教材选取的都是学生校内、校外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让学生学习遇到这些问题时的解决方法。第一模块既包含课间十分钟、社团活动,又包含放学之后的活动,选取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面也很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第二模块关乎学生在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生活中能否被他人所接纳,能否顺畅地融入群体,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学习。第三模块建立在前两课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珍爱自己的生命。三个模块的编排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原则,能够帮助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3.德育教学方法实践化。要想改变德育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就要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化教学,将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求取真知。德育教育实践教学要根据学校和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开展烈士陵园清明节扫墓活动,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观看复兴中华的纪录片,等等,以激励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懂得珍惜当下,奋发图强,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学校应将德育教育纳入班主任管理范围。如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德育教育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强,社会更加重视人们的道德素质,学校也要积极响应,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放在首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