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4

党玉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这门学科,它不仅有工具性的特点,同时也有人文性的特点。其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需要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小生命加以关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提高生命意识,增强对生活事物的感知能力,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坚韧而快乐地生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可行性

(一)主要内容

个体生命具有独特的自我特征,处于不停变化的过程。生命教育是其他各门学科教育的发展及升华,着重于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生存的技能和价值,让学生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来正确认识生命、面对生命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它涉及学生对自我生命的认识,包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等内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敬畏生命。教材中关于敬畏生命的素材包括介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动植物和人物以及对永不放弃、自强不息的生命的赞美等内容。

2.认识生命。教材中关于介绍动植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活方式的内容都属于认识生命的素材,这些动植物以独特的生命存在于世界的角落。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生命的多样、独特、美丽,进而激发热爱动植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例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讲述了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成长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小蝌蚪成长的艰辛,体会到生命的伟大,进而更加热爱动物,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3.珍爱生命。教材中关于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课文都属于珍爱生命的素材,强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生命的意识,这也是为了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4.尊重生命。教材中关于介绍残缺和弱小、不完美的生活现象都属于尊重生命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感悟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可行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语文教材为生命教育的渗透提供了素材。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设计了生命教育的素材,很多课文内容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感悟与生命气息,学生通过学习能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一共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触摸春天》《生命生命》《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这四篇文章中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对生命的理性思考,无不在向学生讲述生命的真谛,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时带领学生通过初读、精读、品读等方式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进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明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

2.新课标为生命教育渗透提供了依据。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构建充满活力、富有趣味的语文课程。换言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与问题意识。同时小学语文课程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切合社会要求的课程目标,开发相应的资源,构建稳定科学的长效教育机制。作为综合性和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的优势明显,而新课标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生命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

3.信息技术为生命教育渗透提供了可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技术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环境下,教育知识的传递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音频、图像、动画等不同形式的知识和信息,甚至能模拟虚拟课堂,打破时空的限制,为生命教育的渗透提供更多可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深挖教材资源,感悟生命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学会阅读技巧,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赏析阅读材料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享受。小学语文课文篇篇都是文字优美的美文,涉及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话题,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内涵,筛选适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这些具有生命意识和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进而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每一个生命,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主题的第二篇课文《找春天》,其语言优美、充满文学色彩和儿童情绪的散文,利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丽与羞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能感受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激发起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意识。又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动物的脚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呢?这些小画家是如何画出这些神奇的作品呢?还有哪些小画家没来呢?为什么没有来?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掌握“小鸭脚印与枫叶、小鸡脚印与竹叶、小马脚印与月牙、小狗脚印与梅花”等形体上的相似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增强课堂的活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唤醒自己的生命意识,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进而在未来的人生中珍惜、尊重、热爱生命。

(二)开展阅读教学,贯穿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至关重要。当前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进行领读和内容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求学生对重点段落或经典语句进行背诵。这样的方式呆板且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阅读教学价值,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生命教育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加以体会,通过自主阅读体验和感悟文中的生命意识,激发阅读兴趣,提高生命意识,从而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以《操场上》为例,课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在操场上锻炼身体的热闹景象,充满朝气和生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学生课间在操场上活动的视频,如有的学生在跑步,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有的学生在做游戏等,让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中激发生命意识。然后利用生动的语言顺势导入本课内容:操场是大家自由活动的快乐天地,大家在这里能尽情地游戏玩耍,现在我们一同学习和感受文中的快乐吧!以此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视频内容,对生命的价值加以思考,体验成长的快乐,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由于很多内容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经历及丰富的时代特征,所以教师可以结合作者写作背景渗透生命教育,或者深入解读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例如,讲授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与鲁迅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体会鲁迅先生的民族使命感与正义感,进而获得生命意识的培养。

(三)进行作文指导,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教学不仅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要力求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素材,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以往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多是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给出命题,缺乏新意,无法触动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更遑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想在写作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巧妙利用课堂练笔。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的生命教育素材极其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素材进行课堂练笔,即准确抓住课堂有效学习的契机,让学生在情感熏陶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例如,讲授《田园四季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来阐述自己所了解的农民在不同季节里的农事活动,然后尝试仿照课文的格式进行写作,并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提高写作能力。

2.利用课后随笔。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写作的兴趣,才会主动融入课后随笔活动中,所以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动笔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巧妙选取关于生命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写中思考生命。例如,学习课文《小小的船》后,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文中将月亮比喻成小小的船,那你知道月亮还能比喻成什么吗?按照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总而言之,要想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生命中的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在课堂教学环节及时唤醒素材,确保课堂的活力。

(四)组织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在实际体验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先烈的纪念堂、故居等,在参观过程中给学生讲解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了解先烈先进事迹,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汗水、泪水、血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很多著名作家,如古代的司马迁、屈原,现代的李大钊、鲁迅、冰心,国外的海明威、安徒生等,都有很多佳作,能在他们作品中感悟生命的渺小与伟大。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图书馆或者下载电子课本阅读这些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不向困难低头的故事,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例如,教师可带领全班学生一起阅读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作者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学习作者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种希望,勇于接受挑战,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光明和快乐的人生态度。教师还可与学生共享沈石溪老师动物小说的经典之作—《斑羚飞渡》。从此文中学生了解到,在猎人的围追堵截下,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族的生存机会,为了生命的延续,用另一种方式来实现生命的价值,书写生命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言,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重要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对于其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深挖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或资源,巧借阅读和写作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尽量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对生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