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建丽
(甘肃省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学校,甘肃民乐 734500)
在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中,由于学生缺乏及时的家庭教育,并且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导致其容易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和外界进行交流、害怕失败、消极对待问题等情况,给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必须承担起职责,关注学生的实际心理发育需求,开展必要的心理干预活动,关心和爱护学生,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农村寄宿制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都存在着缺少家长关注的情况。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中都起到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生刚刚起步的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更是起到着关键性的影响。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难免会出现偏差。
从家庭的角度上,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多存在欠缺的情况,即便是节假日和父母团聚了,也很少会和父母进行密切的沟通。从学习的角度上,由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面,与其他环境下的学生相比,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会更大,通过外界渠道去获取信息的机会也比较少,难以寻找到更多的娱乐方式。另外,农村学校的资源存在着很大的限制,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监督都会比较宽松,导致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沾染不良风气。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倾斜以及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寄宿制学校在农村越来越受欢迎,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建设还存在严重不足。
首先,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我们要实现的教育最终目标。现如今,很多家长从小学就开始对学生寄予厚望。家长的这种心理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决断,导致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的情况出现。
其次,学生缺乏缓解情绪的平台。农村寄宿制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机会。一些学生本来就存在性格内向的问题,和教师、家长之间的心灵沟通比较少。在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中,学生的这一问题会变得更加明显,出现畏首畏尾、少言寡语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偏激的心理。
最后,教师大多缺乏心理疏导经验。农村小学教师大多长期扎根于农村教育,对于学科知识的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并不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性比较强,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寄宿制、小学、农村等关键信息,结合个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教师来讲是很高的挑战。因此,在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还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际关系上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同伴关系,让学生在校园内更加开心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没有建立起同伴关系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抑郁、被欺凌等问题,而建立起良好同伴关系的学生则可以养成更加开朗的性格,在遇到问题时用正确的方式去沟通,从而大大地减少学生在寄宿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特殊情况,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去构建和谐共处的同伴关系。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对待伙伴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信任同伴、主动和同伴进行沟通的正确心态,用热情、真诚的心态去和同学友好相处。其次,要让学生去感受团结互助的重要性,纠正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向学生展示团体的重要价值和独特魅力,让学生学会关心其他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在寄宿制学校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时间大大增加,也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阻碍。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关注,而不能任由矛盾恶化。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当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理论和实践没有结合好的问题。因此,不论是身为教师还是身为学生,都应当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表演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资料,上面包括各种校园内可能发生的矛盾,如在学校里捡到东西、随意插队等等,然后让学生去分析各种场景的特点,和自己小组的成员一起来编写出具体的情景,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在每个小组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来分析这个小组的表演,思考其中的深刻含义,并且想一想正确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如在表演“随意插队”的话题时,台下有学生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规则,随意插队是破坏规则的表现,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正视寄宿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可以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及时找到方法,从而逐渐做到知行合一,做出和自身道德准则相符合的行为。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学校对学生的人格、人生观等的形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学校一定要形成负责任的态度,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责,对学生的安全问题负责,给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的心理可以健康成长。
首先,学校应当开发多种课程来帮助寄宿学生形成健康的同伴关系,从而减少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等问题的产生。学校要设置专门的课程去警醒学生,班主任更是要多和班上的学生进行沟通,通过恰当的方法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准则。比如,我校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途径,向学生宣传法治的重要性,让学生去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完善,在遇到问题时学会用机智的办法去解决,从而减少学生消极情绪的出现,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应当健全校园安全规章制度。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在无形当中约束学生的错误行为,对校风进行改善,建立隐形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农村的教育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小学则是整个农村基础教育的灵魂,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首先,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点,教师应当肩负起和学生家长密切沟通的职责,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案。比如,部分学生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在家里面十分受宠爱,祖辈家长也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这个学生在寄宿的过程中十分顽皮。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由于祖辈的年龄大、观念比较陈旧,此时教师应注意使用浅显易懂的沟通内容发展家长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在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家长重男轻女、轻视教育等问题,因此学校必须多与家长沟通,逐渐改变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从而使寄宿制学校形成更好的风气。
加强危机预警,迅速回应网络舆情是缓解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有效措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特点显著的行业,要加强危机预警,就必须联合多职能部门,通过政府、企业与媒体的协调合作来提高当地的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能力。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加强网络舆情的动态监督,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旅游危机事件的影响最小化。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提高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技术素养,熟练使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从预警机制上实现 “预防为主”的目的,及时迅速地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做出科学反应,将其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其次,随着寄宿制小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被更加突出地显现了出来。学校应当积极联系社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学校可以主动寻求社会公益机构的帮助,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针对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进行心理治疗,使学生的心理可以得到治愈,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社会风气的存在。
在寄宿学校生活的过程中,学校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学校里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给学生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问题处理方法。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用良好的社会性情感来激励、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首先,学校要建立社会性情感学习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构成要尽可能地丰富,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等等,都可以参与进来,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学生的情感需要。委员会的成员要负责了解校内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搜集发现的问题,并且商讨可行的解决方法,开展学生社会性情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次,构建良好校园心理环境。校园心理环境是一种精神文化,农村教育虽然存在着设施陈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也相对更加纯粹,出现的问题也更容易被纠正。因此,构建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这个大家庭,促进学生社会性情感的生成。学校可以设立校园心理咨询室,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凝聚校园力量,让学生通过劳动、审美鉴赏等方式获得思想上的升华,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引导。
小学生正处在渴望被关爱的年龄阶段。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生因为远离了父母,容易产生不愿意和外界交流、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等心理问题。正因为如此,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当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付出足够的关心,实现全员参与关爱学生的良好风气。首先,学校内的全体教师都应当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不是仅依靠经验就可以达成的,教师必须具备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并且结合自身经验,针对学生的个案进行分析,得到正确的干预对策。因此,学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行培训,让教师可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得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可以得到迅速成长,为之后开展必要的心理干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突出班主任在寄宿学生心理干预方面的主要作用。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学生健康性格、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都会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因此,学校要聘请擅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干预的同时,也可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教师,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中来。
让学生过早地过上群体生活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情感缺失,但是寄宿制学校也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成为大势所趋的当下,教师和学校必须充分挖掘寄宿制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实现扬长避短。
比如,学校可参考国内外先进寄宿制学校教学经验,构建符合当地特色的“大帮小”生活体系,也就是在高年级当中挑选出负责任的学生照顾低年级的学生。虽然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让年龄大些的学生去照顾小一些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加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使得彼此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从而更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理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来。因此,在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中,学校要更新服务观念,在正确认识寄宿制教育劣势的同时,寻找寄宿制教育的优势,大胆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找到更好的服务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管理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针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善对学生的培养。教师要发挥出学生引导者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用具有建设性、针对性、人文性的手段去实现心理干预活动,让教育可以满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自我调适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