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时间:2024-05-04

周俊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字、词、句、篇等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经典著作,还是作者情感,都可以向初中生渗透思想教育。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语文教师德育的方式欠妥,无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有些初中生没有提高道德修养的意识,被动地进行学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德育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运用合理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上,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初中生的行为,健全初中生的人格,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初中生正值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把德育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认为德育是政治教学的任务,和语文教学无关,所以在教学时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没有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德育教育难以开展。还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关注,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德育教育和自己无关,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德育行为,导致语文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举步维艰。

(二)学生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活动频繁,身心变化巨大,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语文教师不加以引导,会导致初中生陷入思想的误区,甚至发生心理的扭曲。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但是,初中生由于面临中考的压力,会把主要精力都放到文化课的学习上,以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把德育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吸收,很难将德育内容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初中生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德育知识,也不能将德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流于形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营造德育氛围,提升品质修养

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语言讲解方式,要把握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爱好,将学生引入到德育的情境氛围中,获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语文教师需要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在无形中向初中生渗透德育内容,提高初中生的品质修养。文献纪录片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它可以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文献纪录片,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发生的背景、场景,感受人物的形象,增强初中生的内心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将一些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在观赏中加深初中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初中生对于音乐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加入音乐的元素,根据阅读内容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为学生搭配合适的音乐,让初中生在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下,净化心灵,获得顿悟,提升内心的品德修养。语文教学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些德育内容制作成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增强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初中生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道德修养。

(二)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

“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心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学习态度的引导,最大限度地促进初中生的个体发展,而不是靠教师的强制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管理课堂,总是摆出一副严师的姿态,让学生不敢靠近,虽然有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但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变得紧张、沉闷,影响了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放下严师的姿态,走下讲台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和学生一起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人生的方向,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沟通桥梁,增进师生情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品德和才能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热情、真诚、宽容来唤醒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向心力,如此面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改变初中生对德育的错误认知。

(三)挖掘教材内容,充实德育素材

当前的语文课本所选用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为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启蒙初中生的情感,对初中生进行深刻思想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把握德育教育的时机,充实德育素材,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文章的标题就像人的眼睛,通过标题我们能够看到文章的深处,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揭示课题的内涵,抓住题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以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课文创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促使学生满怀深情的进入到学习中,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精神内涵。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神,初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关键字、词、句、段的剖析,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细细品味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感受文字所表达的道德品质,以此来指引学生不断进步。“文章不是无情物”,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形象,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人物形象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的分析,让学生用心体会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品格,在故事情节中升华情感,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促进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四)重视写字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从一个人写字的风格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个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量,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同,学生的写字质量也是各不相同。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写字教学,在提高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初中生讲述汉字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汉字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书法家的故事,让学生学习书法家身上的高尚道德修养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名家事迹的激励下持续进行写作训练,把写字当成一种乐趣和习惯。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时,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美学原则,向学生阐释字形和做人之间的联系,把写字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有趣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写字的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在写字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身不正不提笔,座不正不写字”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写字练习中领悟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从而练就一手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的好字,就如同做人一样,要行得正走得端,向学生渗透高尚的品德修养。在练字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书写健康向上的内容,如可以是充满哲理的名诗佳句、谚语典故,也可以是蕴含美好情操的诗句文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高尚道德情感的熏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德育资源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更加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动态等,向学生推荐优质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去阅读,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洗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我国的四大名著,让学生结合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去认识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腐朽,通过与我们当前生活环境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爱国、励志的诗词,让学生进行诵读,在经典诵读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的现代散文、诗集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情感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美好善良的精神品质。语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毛泽东,茅盾、老舍、鲁迅、海明威、莫泊桑等大家创作的国内外优秀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神食粮,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写读书随笔、书评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好词、好句、好的篇章段落摘抄记录下来,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顿悟书写下来,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其深意,从中受到有益的道德感染。作为德育的一种形式,课外阅读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相互推荐自己的阅读书目,在交流与分享中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去思考文本中的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六)开展实践活动,提升道德素养

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与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到自然与社会中去体验、去感受,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到社会中开展实地调查,探寻家乡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当下人们社会生活的了解,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公民意识;也可以开展以“赞美家乡”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做家乡的宣传大使,到公园、车站、旅游景点等地,向外来的客人宣传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人文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初中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举办红色故事会、唱响红歌、演红色课本剧等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选材、设计到表演都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而且还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品质。

三、结语

总之,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把德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同时要将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德育教育的融入时机,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德教育,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