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宋雪梅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关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学习观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升阅读水平,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途径渗透传统文化,根据阅读文本、学生生活实际来挖掘文化资源,为小学生构建学习传统文化的乐园,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以阅读为载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首先,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时代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且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合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丰富自身文化体系,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了解中国的诗歌文化,再通过成语、歇后语的学习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意识和美。其次,传统文化中还包含儒家、道家等多种道德思想,合理渗透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对其展开思想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推动其品德修养,提高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最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还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素质教育开展一段时间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理念都出现了一定的转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阅读水平薄弱、兴趣较低的问题,而融入传统文化后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围绕兴趣需求、阅读水平来选择文化资源,开阔认知视野,完成情感、思想的升华。在课堂中,教师可向学生渗透历史名人、事迹,丰富语文阅读课堂,这对提高阅读课堂质量有着良好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它具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形式上更加生动、活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能够为传统文化渗透打开新的窗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将阅读文本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以直观、生动且充满趣味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从而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形式也存在单一的问题,学生难以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频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依托多媒体技术的丰富手段展开教学,从课前角度来讲,教师要结合文本深挖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借助ppt 演示文稿制作电子课件,更直观地展示出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则要根据教学进度,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让学生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将传统文化向学生展示出来,能够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有更深入的感受和体悟。
文字是传统文化中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有着深刻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基础的字符文化,并结合文字特点展开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先明确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解文字,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文字,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对此,教师为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强化教学效果,应留心阅读文本中的生僻字、多音字等,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形式。同时,教师要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文本与汉字文化的魅力,这在古诗词教学中产生的效果尤其明显。教师可以小篆为切入点,讲解文字的古义的引申含义,并介绍历代为汉字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再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利用汉字谐音为他们揭示出更多诗词意境的奥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更深层次的寓意。
我国古诗词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主题,内容也较为广泛,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和风俗,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路径之一,而且古诗词中的遣词造句较为优美,充满了古文化气息,深入学习会让学生体会良多。因此,教师可以将古诗词朗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将二者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学习到古人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诗句分析鉴赏上,并没有对诗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展开深入分析,导致传统文化渗透存在浅层化问题。对此,针对教学浅层化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结合他们的真实学习需求,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开展古诗词朗读,从课内角度来说,教师应以艺术歌曲、乐器伴奏、京剧等艺术化形式呈现经典诗词,将诗句中的情境和思想情感再现出来,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结合多种艺术形式朗读古诗词,深化情感体验。而从课外角度来说,教师应结合阅读内容,选择相同作者、同一主题或是思想情感相同的古诗词作为拓展内容,让学生朗读和背诵,通过丰富古诗词积累量,让学生对每个时期的古诗词风格特点、诗人的遭遇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要重视加强情感引导,深入分析诗人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模仿和学习,进而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
阅读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实践的任务,也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学中,想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教师应重视当地特色文化的运用,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如果忽视了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会因为地理、风俗习惯的差异性,难以理解文本内容中的深层含义,难以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地方传统文化中也有着较多的文学作品,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主题阅读活动,结合文本内容和地方传统文化,探索二者中的隐含联系,在学生研读古诗词、风景或风俗时,为其呈现相关的地方文化或家乡美景,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与此同时,教材中还有一些关于风土人情相关的内容,这为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了有效的契机,也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提供了高质量的素材。因此,在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辅助阅读活动开展,使学生在阅读中无形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在体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感受到浓厚的家乡气息。基于此,学生在当地文化的熏陶下,不仅对家乡有深入的理解,还会激发创作灵感,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普及,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如果学生对阅读抱有较高的兴趣,则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而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精神视野,将传统文化融入运用之中,成为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激发兴趣到深度运用,这意味着传统文化传承进入了更深层次。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作为独立的两个部分开展教学,并未意识到二者间的重要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此,在课堂中教师应改变教学形式,结合阅读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主旨,让学生基于文章主题展开互动,通过讨论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将抽象的主旨具象化,进而加强对主旨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将讨论中产生的体悟和感想写下来,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从阅读延伸到写作,文化传承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加卓越。基于此,学生会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重视讨论和资源积累,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有效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需要适当开展技巧教学。同时,为了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为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和知识,并具备灵活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典故、建筑、民俗等传统文化开展阅读教学,锻炼学生敏捷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对此,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作为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应当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更多成长中必需的养分,可以通过配乐来营造学习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让他们在被调动多种感官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情怀。也可以通过视频形象来再现诗中描绘的画面,结合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历史名人遗迹,探索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把课本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越多,自身文化内涵就越丰富。引导学生用充满诗意的眼光和饱满的激情去欣赏自然、品味万物,借助传统文化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阅读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较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难详细讲解所有的内容,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有适当的课外拓展,这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炼阅读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并在课后安排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后亲身感受,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然而部分教师将教学目光局限在课内,并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这就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得不到提升。对此,教师应重视课外拓展的设计,在课堂中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重视挖掘包含的传统文化,根据阅读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核心思想,感受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在课后联系文化元素设计课后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查找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对具体文化元素的形成、发展及代表人物等信息进行查找,并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它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情操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应重视课后拓展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开展,让传统文化与小学生的日常相结合,不能出现偏离实际的情况。尤其是在讲解古诗词、寓言故事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了解背后的道理和思想情感,教师应将其中蕴含的传统知识与现代事迹或真人真事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链接,进而产生更深刻的内涵。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在选择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时,应尽量选择趣味性强、具有一定名气的内容,以保证学生产生认同感,加强对阅读内容的感悟。
总的来说,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授课期间,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些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多样化手段,以古诗词、典型案例为载体,以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通过读写结合、课外拓展等形式融入传统文化,以保证学生在对阅读保持兴趣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的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