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高彩虹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记忆和学习工具,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仅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思维导图的内涵,针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08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27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东尼·博赞提出来的一种记忆工具、学习工具,又被称为心智图,将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具有关联的层次关系图,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网络知识体系。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数学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制约,其中包含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极其抽象、复杂,且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极强的“低效化”。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可灵活融入思维导图学习工具,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完成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学科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滞后,对核心素养重视不够
虽然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依然无法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这种滞后、狭隘的教学观念中,致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转变,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忽视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致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严重了偏离现象。同时,在这种狭隘的教学理念束缚下,教师依然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学生学习需求、个体差异性研究不够,致使制定出来的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难以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最后,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够,难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制约了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结合“学科素养”下的具体内容,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向学情需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以供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依然束缚在滞后“教教材”的观念中,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并未考虑教材中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忽视了教材内容的删减、增添、调整等。在这种情况下,致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1]。
(三)教学方法滞后,并未创新
在具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課堂教学质量。尤其面临数学新课改下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将学生从传统“被动学习”模式下解放出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但在调查中发现,高中教师并未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已有知识掌握情况等,精心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依然采用单项知识灌输的模式开展教学。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比较低,难以激活课堂氛围,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难以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现状来说,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状。一方面,教师在开展评价时,依然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由于针对学生的评价维度不够全面、客观,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恶性循环,难以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并未遵循“生本理念”下的要求,没有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种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不相符,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记忆工具,基于高中数学知识特点,灵活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增强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应用于课前预习中
正所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开展高效教学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尤其是针对高中数学这一学科来说,由于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多,且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通常,学生在对数学新知识学习时,必须要建立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唯有经过有效的预习,才能使得数学课堂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基于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差的现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将章节中的关键内容写在思维导图的关键位置,并以此为中心,明确与其相关的一级知识点,并借助特定的线条将其联系起来。以此类推,围绕一级知识点构建二级知识点,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努力构建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点、重难点进行标记,以便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针对性地听讲[2]。例如,在进行“导数”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时候,就可以一边预习一边绘制思维导图:以导图为核心关键词汇,以变化率和导数、导数计算、导数应用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接着,围绕思维导图的核心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其成为“一级知识点”知识分支。之后,再以“一级知识点”为中心,再次对其进行延伸和拓展。如此一来,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可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在预习思维导图中,将自己预习中不懂的知识点标注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真正提升了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由于数学知识点繁多、复杂,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在发挥思维导图辅助价值开展学习时,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在思维导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得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以所要讲述的知识点作为关键点,并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与其相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如此,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3]。例如,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借助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以空间几何体、平面向量、方程等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識作为切入点,借助动态化的方式,将其与“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联系起来,真正借助旧知识的带动,逐渐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为关键词,将本章节内容、知识点串联起来,逐渐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网络知识结构。
(三)指导习题训练
高中数学教师在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时,应遵循“生本理念”要求,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指向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数学思维导图,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在具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制约,学生必须要经过大量的课后练习,才能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并在习题训练中发展思维,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但高中学生在具体的习题训练中,常常面临着无从下手的现状,或者在解题的过程中,频频出现各种偏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够清晰。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优化习题训练时,可指导学生灵活借助思维导图的辅助工具,对数学练习题目进行审题,寻找其中蕴含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将题目中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如此一来,通过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以便于其更好地解题。例如,在“数列”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习题训练,就借助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使学生灵活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以及相关的解题方法。
(四)唤醒学生内在动力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身内在求知欲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受到数学学科、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而且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还产生极强的畏难情绪,致使其在具体的学习中出现频频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现象,致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为了最大限度改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学现状,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灵活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指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绘制思维导图,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疑惑点等反映在思维导图上。如此一来,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4]。
(五)在数学复习中应用
数学知识点虽然非常多,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因此,教师在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教学时,可灵活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对繁杂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具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繁杂,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会受到自身记忆规律的影响。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必须要积极展开数学复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强化复习效果,最终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教师在引领学生对某一章节数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可以章节内容作为关键点,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与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和整理。之后,借助生动流畅的线条将其连接起来。接着,再以一级知识点作为中心,持续进行延伸和拓展,最终形成更加完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借助了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章节中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针对重难点部分,运用特殊符号明确表示出来,以强化学生记忆。如此,通过思维导图的帮助,可指导学生完成高效的数学复习,最终强化数学课后复习的效果。
(六)在教学重难点中应用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来说,其中含有大量的数学概念,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中学生在对数学概念进行学习的时候,常常出现混淆的现象,这直接制约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帮助学生改变数学概念掌握不清楚、容易混淆的现状,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导学生结合数学概念,将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对数学概念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函数和不等式”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在整个高中教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重难点。基于此,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就借助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即:偶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分段函数和不等式。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别对次级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形成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最终,教师又对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如此一来,真正改正了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也完成了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真正实现了高效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模式也必须要随之进行优化和完善。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基于思维导图的内涵,将其科学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琳琳.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9):3.
[2] 李萍.利用思维导图引导高中数学建模的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21(12):67.
[3] 吴贤盛.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31.
[4] 叶加伟.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提升高中数学复习课效率[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94.
[责任编辑 窦伊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