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设计及运用

时间:2024-05-04

摘 要: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干预和管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对各种心理效应进行细致揣摩,并将其运用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效应;班级管理;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1-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90

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问题学生越多,教育工作的难度也越高。分析现在的学生,这些00后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导致他们在价值观、心理发展程度、情感状况等诸多方面形成了鲜明、新颖的心理特点,心理较为脆弱。此外,面对教育改革和学生思想发生变革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班主任单纯的“管好班,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育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便迫在眉睫。笔者曾尝试将“心理学效应”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使之成为开展班级工作的一个抓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了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还塑造出幸福的班集体。

一、活用“金香蕉效应”

某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老板欲对其奖赏,恰身边无物,便顺手将身旁一只香蕉递给对方,以示嘉奖,出其不意,获得了很好的激励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金香蕉效应”。其遵循的原则是:奖励不在多,重在及时。虽然“奖”额有限,但“奖”价无限。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赞许表扬,因为这是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对他价值的认可。因此,教师可以活用“金香蕉原则”,激发学生的进步热情。具体来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表扬或奖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绩,以示肯定与重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细微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满足学生对荣誉和进步的渴求。对学生的成绩、优点、进步之处,都应及时肯定、推荐、宣传。所以,我在班中设立了各种奖项,有勤学好问奖、微笑助人奖、惜时守信奖、宽容大度奖……

2.班级活动中凡设奖的,就应及时兑现。奖励具有时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兑现。如班里的英语课本剧表演是一项学生的自发活动,我抓住契机,买来奖状,并特意去教育处盖上“章”,及时地、充满仪式感地颁发奖状给表現优异的学生。自此之后,无论大小活动,全班学生都积极踊跃参加,且态度认真,每次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完成。我们班各项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频频获奖。

3.奖励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符合学生需求。从个人需求层面,学生在乎的不仅仅是实物奖品,更渴求得到教师及同伴的赞扬或认可,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奖励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如一颗糖果、一次拥抱、十分钟奖券、荣誉积点卡、用积点换奖、抽奖,甚至是与学生一同跑操、勾肩并行、握手祝贺等。奖励的形式应不拘一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及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奖励的形式,这样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成人的尊重,教师的青睐,更能获得满足感,激发上进心。

需要注意的是,所奖励的内容千万不要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自作主张,一定是学生自己内心所需的,如“做一日班长”“与好朋友做一天同桌”“奖励带有教师印章的草稿纸”“垃圾袋”“风琴夹”等,由他们自己决定的奖励内容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才更具特殊意义。

4.有意提高表扬、奖励的品质。教师可以引导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层级目标,由初阶的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到中阶的管理好班级的小岗位,直至高阶的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合理规划学生生涯。同时,教师要有意提高表扬与奖励的品质,让更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引下,努力完成阶梯式的目标,不断获得成长。

活用“金香蕉效应”,是有效开展班级工作的一个实用秘诀。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与特点尝试运用,加以改进与创新。

二、重视“鲶鱼效应”

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很少有人能把活的沙丁鱼顺利运进港口,致使鱼价下跌。然而,有一名渔夫却总能带着活鱼回来,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原来,这名渔夫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他在载有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因遇到陌生的环境而四处乱游,这样就带动了沙丁鱼的游动,使其不易窒息死亡。这一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鲶鱼效应”。把这一原理运用到了班级管理中,注重发挥班内“带头人”的作用,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应用这一效应。

1.建好班委,管理班级。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才能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因此,教师应信任班干部,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并引进竞争机制,给每位班干部配备工作记录册,记录班级里发生什么事件,怎么处理的,让每位班干部各司其职。教师还应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寻找班干部中的“鲶鱼”,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使班级管理更高效。

2.选好科代表,促进学习。科代表是负责一科学习的带头人,担负着收发作业,反映学生意见,沟通师生感情的重任。为此,班主任要在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前提下,任命一个好的课代表,寻找这个学科的“鲶鱼”。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班的课代表与学习委员一同策划,利用20分钟午读时间,开展成语接龙、英语单词“咬耳朵”、数学知识点大赛等学科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习兴趣,还锻炼了组织能力。他们甚至还准备了手工折纸、糖果等奖品。课代表们如此用心,感染着每位学生和教师,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3.树立榜样,带动集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先进人物会带动整个集体。如我班级后面的风采栏便是“贤者”们的天下。“见贤思齐”的主题下,是各种各样的优秀的同学,或是成绩好,或是单科成绩好,或乐于助人,或是性格开朗,或是乐观向上,都是榜样,激励着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4.发掘家长中的“活跃分子”,带动家长群体共同提高。为了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我在班中组织了“家庭互助苑”,发掘家长带头人,在“家庭互助苑”中发挥设计、组织活动的重要作用。此外,我还鼓励一部分活跃的家长在班级群中上传自己获得的家庭教育信息,例如《全国十佳班主任给家长的话》《如何关注孩子心理成长》……传到微信群里供更多家长学习。同时推介有能力、有经验的家长在班级群里介绍自己的育子心得,更加贴近家长的实际,产生共鸣,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我还探讨了其他“心理效应”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的措施。如利用“角色效应”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管理的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获得体验,提升能力;运用“心理暗示”,拉近學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距离;积极运用“参与效应”,让班主任的意图计划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班级的民主管理目标圆满实现;重视“置换效应”,通过观其言,察其行,从学生置换的言行中,洞察其内心的变化,增强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取得班级工作的主动。

总之,一名称职的、成功的班主任一定要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感受到成功,体验到幸福,巧妙地解决新时期学生心理特点引发的“管班难”的难题,使得班级管理更高效且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主编.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章玲.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研究[J].成才之路,2017(14).

[4]王震涛.在班级管理中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好家长,2017(30).

作者简介:闫妍(1982.5— ),女,汉族,河北邯郸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师个人课题《利用心理学效应让班级管理更高效》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20182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