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常馨予 赵芳宁
每个清晨,都要恢复为一个“初人”;
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每一天,都要用心、用情、用力。
熟悉董钢的人都知道,他有两样改不掉:一个是饭不应时,一个是执拗劲儿。他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却带着方便面调查督导;他外表温和洒脱,骨子里却藏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拗。
但也正是这两样,陪着董钢在鞍山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闯”了9个年头。他用不长的时间,研究探索出“洋河模式”,让3个贫困村当年集体摘帽;他靠着一股子执拗劲儿打破常规,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推动政策贴近实际;3年来,他每年下基层行程超过5000公里,带动近万户少数民族群众增产增收;他用心用情,将百姓所思所盼放在心上,竭尽所能,把少数民族服务工作做细做实……
董钢,鞍山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获得者,他的名字就是这样在老百姓心中扎下了根。
解民忧
敢于突破一心脱贫
鞍山有少数民族人口56万。岫岩满族自治县作为鞍山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共有196个村,其中70个为贫困村,洋河镇有3个村为极度贫困村。这3个村子没有集体收入,村民世代靠种点农作物勉强维持生计,遇到灾年就颗粒无收。百姓揭不开锅,只能向镇里要粮,镇里穷就向县里要,县里没有再向市里要,年复一年。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开关”。董钢深知,村民要摆脱贫困,村集体要发展,就得有产业。经过调研,得知当地的气候土壤适合种植草莓时,他眼前一亮。2017年3月,经与镇里商议,3个贫困村的3个草莓大棚统一建在洋河镇的河堡村。然而,当时有政策规定:民族经济单体项目不能超过50万元,“三同项目”(同一项目、同一实施地点、同一实施主体)不予支持。如此一来,3个大棚集中在一处不说,建棚成本累计也突破了标准。“项目不符合规定,是否还进行下去?”面对政策上的制约,董钢有自己的坚持:“政策是为发展服务的,不能一成不变,需要调整时就要调整,只要这种调整更适应百姓民生和生产实际、更接地气。”于是,他顶住了各种压力,决定搏一把:“所有责任,我来担。”
产业扶贫是场攻坚战。筹措资金、育苗栽培、协调管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3个贫困村通过草莓种植分别获得了3万多元的集体收入,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有了龙头带动作用,也就有了资金的投入,刚开始很少,逐渐增多,村集体收入也逐渐增长到5万元、10万元……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2019年,洋河镇已成为拥有80个大棚的草莓小镇,其种植的草莓“洋河一品”由于品相佳、口感好,在2019年第18届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亚洲草莓产业研讨会上,从全国报送的1200余个草莓样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全国精品草莓擂台赛金奖”。
村集體发展自然惠及全体村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增加了收入。71岁的村民姜成春忍不住感慨:“老伴患有脑血栓,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以前不干活就没收入,如今靠流转土地、去基地打工再加上政府的补贴,一年能赚1万多元。这在从前,想都不敢想!”
由于成效显著,推动省里在2018年对单体项目的支持政策作了修改,并召开全省民族经济现场交流会,将“洋河模式”向全省推广。
就这样,每个村都要抓,每个村都不能放。3年来,董钢共争取资金4267万元,为岫岩县70个贫困村建立民族经济项目142个,村集体年均收入提高到3万元以上,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岫岩满族自治县集体脱贫。
知民情
多方式传承民族文化
以产业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的和谐稳定;以文化活动增强创造活力,则是巩固少数民族生存团结发展之基。
为了使党的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董钢组织各县市区的民族社区成立民族图书角,每年增添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文学、农作物种植等图书200余册,营造出学习、宣传民族知识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了更好地展示、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城镇,在董钢的建议下,提升了达道湾镇、岫岩满族自治县文化馆的建设标准,专门设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翔实介绍岫岩民族融合、共建家园的发展历程。这也是岫岩满族自治县文化馆依托文化场所打造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每年参观者达8000余人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达道湾镇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还要活跃基层文化,丰富百姓生活。董钢以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为抓手,建立满族、回族、朝鲜族文化体育活动基地,组织全市民族民俗文化节、全市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展、全市少数民族毽球赛等多项民族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民族文化体育活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暖民心
深入基层解难题
对董钢而言,做好鞍山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就是要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社会的“毛细血管”,就是要接好“千条线”、当好“一根针”,就是要深入基层,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在董钢的汽车后备箱里,常年备有牙具、剃须刀、运动鞋等物品,“说走就走”的调研督办已是家常便饭。2019年腊月的一天,因为一些项目的发展资金落实不到位,董钢当即决定下基层,这一跑就是3天。每天早8点到晚8点,冰天雪地,马不停蹄。在14个镇为16个项目跑了1000公里,逐一落实后,董钢才吃上一顿安稳饭。
民族事务工作无小事,董钢每次深入基层都将少数民族群众的渴求牢记于心,竭尽全力排忧解难。他协调实施路基改造近57公里,修建便民桥21座,解决了少数民族偏远村约3万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他协调有关方面解决岫岩满族自治县朝阳镇葛藤村实施西秦线油路改造工程,保护土地500亩,方便近2000人的出行;他解决千山区唐家房锡伯族聚居村道路建设及绿化亮化等问题;他协调安排在鞍山地区经商学习的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向其提供就学就医、求职就业、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务,帮助2万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鞍山地区和谐幸福地生活……
2020年,董钢要将这些成果继续巩固下去,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百姓收获发展的果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上取得巨大成绩,这些成绩离不开千千万万像董钢这样真情投入、真诚付出的基层干部。在董钢的身上,体现出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展现了创新实践的蓬勃力量。只有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筑起民族团结的“九层之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