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4

韩将

摘 要:小学是学生步入校园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意识逐渐形成,成为日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简要探究,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以期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有效策略;教学模式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2-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21

小学数学是学生小学阶段的根本性课程,它在学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寻求一种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未实现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共同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完成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非常注重讲解基础知识,但是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掌握得不够扎实。由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陈旧,过度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式讲解,忽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再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感到困惑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在学习中对基础知识和概念一知半解,没有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情况下,思维能力自然得不到显著的发展。

(二)教师对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虽然部分教师已经了解到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探求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数学课堂实践中,为了节省时间完成各种琐碎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教育思想落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制度的影响下,教师坚持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常会采用填鸭式讲解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也缺乏创新和改变,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四)缺乏必要的课外延伸

除了课堂时间之外,家长和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并没有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家长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意识和引导意识,导致学生虽然参加了很多课外辅导班,增加了练习的“量”,却没有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从情境出发,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

开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增强课堂的活跃度,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大,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不重视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更加不重视为学生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从而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探究意识。比如,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性格特点,缓解数学抽象性给学生学习带来的阻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通过讲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童话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从个体差异出发,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它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困于固定的模式之中。然而,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会设定统一的目标,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全体学生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基于此,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体差异出发,设定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及时了解他们的发展与变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他们进行分层,然后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在预设目标时应该更加关注他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他们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为发展思维能力打下基础;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在预设目标时应该让他们在完成低层次学生目标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解决中等难度及以上难度的题,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针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完成中等层次学生的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从而提升思维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