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学燕
摘 要:一直以来,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小学生知识的传递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面对小升初学习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学生有任何的情绪波动,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82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重视起来。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和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特别是小學高年级学生,面对小升初,在学习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小升初沉重的学习压力,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也是正常的。班主任是除了家长以外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生活环境、学习情况等方面都十分了解,班主任能通过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学习成绩的起伏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找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即将进入青春期,有时比较敏感,遇到事情容易钻牛角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成为衡量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追其根源,通常是以批评或惩罚的方式进行教育,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的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孩子被家长的期望压得喘不过气来,产生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还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所有有关教育的问题都是教师的事,与家长无关,他们只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不同的家长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心理上出现不同的问题,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二)学校的原因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和教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也是看成绩的高低,而并不是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劣。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学生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有些学校流于形式,开设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在课程表里可以找到这门课程,却缺乏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心理健康课不是上自习课,就是被其他科任教师占用,开设这种有名无实的心理健康课毫无意义。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会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惩罚,阻碍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社会的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本来这对学生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查询一些学习资料,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互联网虽然能促进学生学习,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经常接触这些内容,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向发展
小学生本身缺乏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因此会下意识地模仿大人的言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点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较为明显。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教师,当然是他们的重点模仿对象之一。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都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每天都精力充沛,好像总是有用不完的劲。其次尊重、信任自己的学生,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才能和谐。再次是提高自身素质,不讲脏话、不践踏草坪、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最后注重自己的言行和穿着,不穿着奇装异服,不把个人情绪带进课堂。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构建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用严肃的表情和严厉的态度让学生惧怕,从而听从教师的话。用这种方法在学生面前建立威信,会让学生疏远教师,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不敢跟教师沟通,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好像出现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把原本应该是一体的硬是分成了两个部分。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话语跟学生交流、沟通。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性格特点,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教师能给予细致的讲解;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像朋友一样给予安慰和劝解,尽自己所能地给予帮助。教师要尊重、关爱自己的学生,更要懂得聆听学生的心里话。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既是他们的教师,可以传递知识给他们,也是他们的朋友,可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主动把自己的心里话跟教师分享,教师才能更早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提高师德修养,丰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
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自身的修养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修养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为此我们要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事件,教师才能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相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要想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班主任要教授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學生要懂得如何自我调解,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放松。虽然紧张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但是经常保持紧张状态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从紧张的状态下放松下来并不难,可以适当地做一些体育运动,或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保证充足睡眠等。其次,要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不愿意跟别人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可以通过写日记或是周记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快乐,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学生的隐私,翻看学生的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最后,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五)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才能进一步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这就要求每一个班主任要做到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融入学生中去,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有些学生比较内向,难以向班主任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班主任可以通过设立班级信箱的方式,让那些不敢当面跟教师表达想法的学生,把想对教师说的话或是想给教师提的意见以书信或是小纸条的方式,投递到信箱中,可以不署名,班主任定期打开信箱阅读学生的信件,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出现的问题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受家庭影响,有的是友谊出现了问题,还有的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等,这就需要教师逐一了解。通过与学生谈心,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不健康心理,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通过言传身教,构建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德修养,丰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教授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它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始终怀着一颗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心,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银霞.浅谈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
[2]张少连.掌握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班主任工作[J].神州,2018(19).
[3]王君秋.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学周刊,2016(3).
[4]韩彦江.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6(2).
[5]李昕.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