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主探究角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4-05-04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对语文学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填鸭式”语文教育抑制了学生自主能动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提不起兴趣,教师讲课看似面面俱到,但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也延误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改变教育模式,采用自主探究性的教育模式来教育学生,就能有效弥补“填鸭式”教育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文章具体谈了将自主探究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上产生的作用及策略。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3-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049

小学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基石,人们在小学学到的教育内容会伴随并影响其一生。小学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语文是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育中培养的能力有很多,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因为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阅读理解,还影响着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情商的建立。以前语文学科的教育经常采用“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们讲课内容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一直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的建立,令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如果能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和探究一篇文章,能很好地弥补“填鸭式”教育的不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增长人生的智慧,在他们自我意识刚萌芽时就开始建立健全的人格。

一、在语文课堂上使用自主探究性语文阅读模式的优点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只注重对文字含义的讲解,忽略文章内涵的表达。学生要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只能通过教辅资料上的“中心思想”,或者课后问答题。但因这些问答题在教辅资料上都有明确的答案,所以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以及对文章的感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建立。自主探究下的语文阅读模式则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布置问题,学生自己在课下独立自主完成阅读,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也多是从自身感悟出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由于学生得到的答案都是由自己感悟和总结出来的,所以成就感颇强,从而有效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填鸭式”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承包学生的责任。教师在讲台上对文章的内容逐字逐句进行分析,告诉学生文章所表达的精神内涵,但是学生们的体悟往往不深。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师承担了学生应该在课堂上进行的主动思考,导致学生對文章内容走马观花地听了一遍,没有理解文章的意蕴,对学习提不起兴趣,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如果使用自主探究下的语文阅读模式,让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进行解体重构,自己探索文章的内涵,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字词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作者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力量并完成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同时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如果能将这两点合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首先,小学语文的阅读内容一般都是以动物为载体的哲理性对话,结合小孩子的语言特色,可将一定诙谐幽默的语言穿插其中,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选取日常生活当中的情境对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心旺盛,如果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塑造一个温暖舒适的课堂氛围,就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阅读课堂上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应该正视自己的职责。素质教育让教师逐渐明白自身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不是封建家长式的承包义务,也不是规定学生要怎么想,怎么理解文章内容,或是以后要怎么做,这样只能抑制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发挥引导性作用,在教育中充当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如何发展还要看他们自己。每个学生都是一粒怀揣着希望的种子,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浇水、施肥,至于会生长出什么作物,就要看学生自己内心的力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自主探究下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提问方式,要有一定的引导性,而非诱导性。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学生们只有自己动脑筋得到答案时才有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是他们学习的不竭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的基石,小学时养成的习惯可能会伴随其一生。小学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如果在小学时能够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让他们在课堂上理解课本知识后,还能够在课下利用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能够帮助他们更早地确立自己的兴趣方向,引领他们进行合适的人生定位,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除此之外,进行拓展阅读更重要的一点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往往有很多疑问。由于学生们是发散性思维,容易从一个问题跳转到另一个问题上,因此这些问题可能是同一类型,也可能是不同类型的思考。如果教师能够引导他们看一些不同类型的书,就能够提早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疑惑,让他们在充足的知识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有效避免他们受不恰当的引导而走向人生的阴暗面,这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自主探究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语文阅读模式前,教师们会先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自主阅读。但是学生们拥有发散性思维,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他们进行自主思考的证明。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应该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并进行适当引导。

现在教育界有一个普遍观点:提出问题有可能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在知乎论坛有一本被推荐多次的书《学会提问》,这本书从不同的方面解构常见的思维模式,并探讨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小学生好奇心旺盛,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许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例外都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对于这种问题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因为这些问题太过荒诞或者不符合实际就一味否定,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逃避心理,学习成绩大幅下滑。

教育的主题是理解与包容,因此教师应该用爱来回答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对于自己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们在课下通过翻阅相关书籍找出正确答案,让他们培养自己的思维体系,建立合适的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解决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向爸爸妈妈求助,或是查阅百科全书等相关资料,甚至是自己查阅网络资料来解决这些疑问,都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够提高學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比别人永远先知一步,先快一步,从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发展。

综上所述,“填鸭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进行自主探究下的语文教育模式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不二选择。教师一定要用爱与理解来包容学生,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发挥自我想象的基础上探索文章的深层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相关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文革,靳新爱,贾利英.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 [C].2017.

[2]王德春,张世生,洪华平.新课程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 [C].2017.

[3]吴晓荣,赵命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杨颜(1983.6— ),女,汉族,江苏张家港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自主阅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