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程晓松
我这辈子和学生有缘,舍不得教师这个岗位。做乡村教师,我开心快乐!
——王勇
一條蜿蜒的大河,一条小船游曳其中,一个曲背弓腰的身影,双手奋力摇橹,眼睛凝视着前方,而小船胜似闲庭信步,平稳前行,载着他和船舱里的学生们驶向彼岸……
载着责任,不顾危险,在大河里往返,只为心中那份炽热的信念;义务摆渡24年,风雨无阻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无怨无悔、从未放弃;担任乡村教师35年,甘于寂寞、执着坚守,对学生的爱痴心不改……
他叫王勇,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碑沟村小学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摆渡人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随着王勇的领读,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教室里。
看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洋溢着朝气的面庞,这一刻,王勇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1984年,刚满20岁、高中毕业的王勇进入了教育系统,成为一名民办代课教师。1990年,他调到家乡碑沟村小学任教,目的是照顾日渐年迈的父母。
三面环山、一面靠水,鸭绿江中游的一条支流将碑沟村隔成了南北两半。村民依水而居,世代靠种地、捕鱼、养蚕等为生。村里交通极其不便,村民出行主要靠这条水路,而这条水路也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
碑沟村小学坐落在河的北岸,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所小学,也是村里孩子就近上学的唯一选择。因为河上没有桥,住在河南岸的孩子要上学,只能靠摆渡过河。
当时,孩子们上学都由各自的家长负责摆渡接送,农闲时还可以,但到农忙的时候,家长们忙着种田捕鱼,接送时间无法保证,经常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上课。看到这种情况,王勇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重担。
自从担负起摆渡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重任后,王勇就告别了自由自在的日子,他几乎没睡过一天的懒觉,没有按时回过一次家。
每天早晨4点多钟起床,简单地扒拉几口饭,王勇就开出小船,拿上救生物品,在河边等待孩子们。
在寒冷季节,王勇更是不敢懈怠,因为每天早上6点,孩子们都会准时在村头的渡口等着他。山里气温低,要是晚到一点儿,他担心孩子们会着凉感冒。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王老师就一直带领我们走。其实他本没有这个义务,但是王老师特别好,一直照顾我们。现在想想,王老师真的特别不容易。有时候江面上的风比较大,坐船也比较危险,我们坐在船舱里还可以,但是王老师在船板上面就特别冷了。”
“我小时候自立能力不是特别强,因为年纪比较小吧,一直都是王老师照顾我们。”
这是王勇带过的学生满含深情的话语。
最开始是摇橹,孩子们坐的是王勇自己打造的木船。桨声欸乃,陪伴着无数个孩子走过了春夏秋冬。
2002年,宽甸县教育局得知王勇的情况后,给他配备了一条铁皮船,一次能运10多个人,速度也快了很多,王勇告别了人力划桨的日子。看似单调的摆渡,其实承担了太多的风险和责任。除了早出晚归,王勇还要及时处理河面上各种突发情况,丝毫不敢大意。
“冬天河水结冰的时候,走在上面,害怕学生有危险,王老师就拿着一根小木棍在前面探路,他走在前面,学生跟在后面。”永甸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周福盛说。
春秋两季枯水期,水位从半山腰大幅回落,大多数地方的江底都会裸露出来,那艘铁皮船只能趴窝在岸边。但是,还有几十米宽的河水挡住了孩子们上学的道路,王勇就一个个背着孩子蹚过河去。
初春,河水温度经常在零摄氏度左右,背着孩子们蹚过冰冷的河水,时间一长,王勇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近几年,王勇每天晚上都要泡脚,以缓解关节疼痛。
如果把王勇每天的工作用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形容,摆渡仅是迈出的第一步。摆渡到岸后,王勇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搀扶下船,再走将近半个小时的山路。到校后,王勇便开始了一天的教学工作。从早晚接送孩子们,到每天必上6堂课,精心备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再到组织学生开展课余活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王勇一干就是35年。
苦不苦?累不累?“起早贪黑是辛苦啊,但是看着孩子们都能来上学了,心里就没啥想的了,咱就干吧。”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王勇内心深处的情怀。
坚守讲台
教了一辈子的书,划了一辈子的船,外人听到王勇的事迹都赞不绝口。与记者一起同行亲临现场、切身感受到王勇感人善举的司机师傅也赞不绝口:“王老师对学生真是又当老师,又当父母啊!”
然而,最开始的时候,对王勇每天接送村里的孩子上下学这事,家里人对他并不理解,也不支持他这样做。持反对意见最激烈的是他的妻子任淑梅,有一次,妻子气得跑回了娘家。
“一开始我不同意他接送学生,担风险啊。现在一家一个孩子,不出事什么都好,要出事呢,你说把孩子摔了、碰了的,你能跑了责任吗?我不让他送,可是拗不过他啊!他非得接送到底。”任淑梅说。
当时,有一份好工作找上了门。1992年,村里打算让王勇去当村干部,大队书记和学校领导多次找他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那时,村干部的工资比他的工资高不少,非常令人心动。前思后想,做了将近半个月的思想斗争,王勇最后还是拒绝了这份令人羡慕的村干部工作。
“我这辈子和学生有缘,舍不得教师这个岗位。做乡村教师,我开心快乐!”王勇说。
作为一名代课教师对孩子的这种真诚和热爱,不仅感动了所有的学生和家长,最终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更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与认可。经宽甸县教育局批准,王勇从一名民办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现在又成为碑沟村小学的教务主任。
三十多年从教的风霜雨雪、二十余载无怨无悔的摆渡生涯让王勇历尽艰辛,双鬓斑白。在王勇的呵护下,一茬茬的山里孩子离开了小山沟,有了更美好的未来,而王勇还是那个山村小学的老师,用一腔挚爱摆渡着希望之舟,为山里的孩子们摇出一条通往光明彼岸的坦途。
对话王勇
《共产党员》:30余年担任乡村教师,您有没有过放弃的想法?
王勇:当一名山村教师,我无怨无悔。山里的孩子们热切渴望着文化知识,是他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将我吸引住了、拴住了,让我一直坚守下来。我承诺了让山里娃娃都能上学,就不能变,就要坚持。我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山村教育事业,只要山里还有孩子,我就得守住这个学校,把学校办好,为学校、为孩子们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