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品格、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依托,从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篇教学中,探讨如何巧设“信息沟”,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沟”;语言能力;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025
一、相关概念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王蔷教授在《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途径》的专题报告中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品格、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语言能力
程晓堂教授和赵思奇老师也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中提出: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不仅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1]。
(三)“信息沟”
所谓“信息沟”,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信息沟”活动是指拥有不同信息的合作伙伴,通过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传递自己的想法,获取对方的信息,弥补和填补彼此之间的信息空白,达到一定的信息平衡,从而完成交际任务的活动。因为拥有了“信息沟”,才有了交流的必要,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2]。
笔者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依托,从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篇教学中,探讨如何巧设“信息沟”,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二、“信息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一)词汇教学
1.常见的词汇呈现方法。词汇教学常见教学方法是图片呈现,如PEP四年级上册Unit 3 A Lets learn,通过呈现相关图片,学习本课词汇“tall and strong”“short and thin”“friendly”和“quiet”。不少教师通常在教完词汇之后,再学习下面的句子“I have a good friend. Hes tall and strong.”“Whos he?”等。学生直接看到图片就知道了张鹏和John等几位同学的外貌特征,没有存在“信息差”,其实就是翻译出来,无需思考。没有学习动机,也没有思维的必要。掌握了“tall and strong”“short and thin”等几个词汇之后,再学习下面的几个句子,从表面上看是从易到难,其实是让词汇脱离了语境,属于机械操練。
2.创设“信息沟”下的词汇教学。探索语言意义,是人类大脑的本能。学习词汇,不仅要提供图片和实物,还要有一定的情境结合起来。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境”,词汇要在语境中才有了生命。“信息沟”能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驱动力,有意识地创设具有“信息沟”的语境,能帮助学生习得语言。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过描述人物或动物的外貌体态特征的词句,如tall,short,fat,big,small,quiet,“It has a big mouth and a long nose.”等。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尝试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信息沟”的双方——教师和学生。找几位学生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学生。教师描述:“I have a good friend. He / She is tall / short / thin / tall and strong / short and thin / quiet / friendly / ... Whos he / she?”让学生找出这位“好朋友”是谁。教师知道这位“好朋友”是谁,但学生不知道,这时就存在“信息沟”了。学生想找出这位“好朋友”,必须通过听辨、思考,激活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激活三年级的旧知。通过将词汇融入到句子中,将句子又融入到一个语言习得的语境中,使学生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
第二层次:“信息沟”的双方——师生和学生。找几位学生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学生。教师描述:“I have a good friend. He / She is tall / short / thin / tall and strong / short and thin / quiet / friendly / ... He / she has a small nose and a big mouth...(加上了具体的外貌描述,语汇更加丰富)Whos he / she?”让学生找出这位“好朋友”是谁。再过渡到由一位学生上讲台描述,其他学生猜测“His / Her name is...”。现在“信息沟”的双方由教师和学生,过渡到了“生生”。
第三层次:“信息沟”的双方——学生和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述小组里的同学,其他学生猜测“His / Her name is...”。小组交流完毕,让组里派一名成员在讲台上描述,其他学生进行猜测。“信息沟”的双方完全过渡到了“生生”,描述者输出语言材料,为了能让其他学生猜测出是谁,描述者运用了丰富的语汇,整合以前学过的语言知识,其他学生通过语义的辨识,理解输入的信息。由于存在着信息差异,其他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好朋友”是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输入和输出双方都用英语做事情,学习效果要比机械重复好。
“信息沟”的设置具有层次性,由扶到放,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二)对话教学
1.机械对话操练方法。分组读、分角色扮演等是对话课常见的操练方法,但是这些都属于重复性机械操练,忽视了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2.创设“信息沟”下的对话教学。创设了“信息沟”的对话活动,可以更开放,空间更大。比如调查采访,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小组里同学家里电话号码,到餐厅里想吃什么、喝什么,家庭成员的职业和爱好,到各地出行交通工具等。
如学习了PEP五年级上册Unit 3 B Lets talk的对话之后,设置完成一个Todays Menu的调查活动(如下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
学生的饮食习惯和偏爱等各有不同,存在差异性。这样,采访者和被访者之间存在“信息沟”,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学生之间通过已学的语言知识,以及丰富的表情、体态、语气等信息,帮助理解输入的信息。具有“信息沟”的语境将语言建立了关联,富有一定的意义色彩,让英语的学习走向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语篇教学
1.语篇教学存在的问题。程晓堂教授指出:“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但是目前,在语篇的教学中,不少课堂还存在重知识解读,重词句操练,而忽略整体文本的解读,“肢解”文本使之“碎片化”,导致“见树不见林”等问题,使学生未能对文本有深层的理解。
2.创设“信息沟”下的语篇教学。如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B Read and Write,该文本为学生呈现了不同国家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这篇文章出现了不少国家或地区名,如“Munich,Germany”“Alaska”“Papa Westray,Scotland”等,但是教师不用把重点放在这些词汇的讲解,而是文本整体的理解感悟。这一节,教师可采用“图文匹配”的方式创设“信息沟”。除了教材提供的四幅图和相关文本材料之外,还增加了两幅图和两段文本。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文本材料(如第1组领到材料1),六组材料汇总见附表及附图。
阅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在阅读中,每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这本身就存在着“信息沟”。学生要想找到相匹配的图片,必须进行阅读,捕捉文本所含有的信息。比如,第4組的学生能顺利找到图片“H”,但是文本材料“Some kids ride a horse to school in Mongolia.”有不少生词,学生是怎么做到的?第4组的学生说因为他们看到了“horse”这个词,这其实就是“抓关键词”的阅读技巧。
每个小组阅读不同的文本,获得不同的信息,存在着不同文本的“信息沟”。图文匹配之后,可以引导不同小组互相提问,比如可以让1组的学生问2组的学生,“Where are the children from?”“How do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等,获取对方“Where”和“How”的相关信息。这样,学生将自己的文本信息,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扩大语言输入量。之后,教师再提问,如 “Did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 by ferry in 2009? Why?”“Why do some kids go to school by sled in Alaska, USA?”等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细节的理解。为了进行交流,学生的文本输入转化为语言的输出,“信息沟”的有效创设,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记忆,用英语来做事情,提升了语言能力。
三、结语
“信息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很有实用价值。巧妙运用师生的信息差、生生的信息差、文本和学生的信息差等,可以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创设真实的语境,扩大语言输入量,有效使英语学科素养的“核心”——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
[2]黄芸.小学英语“信息沟”活动的设计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8):45.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许洁榆(1979.7— ),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