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交际工具,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准确、熟练地掌握。可见,在听、说、读、写的四项英语技能学习训练中,口头表达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激发;活动;表达;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04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036
英语是一种国际使用率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学习它的目的是借助这一语言工具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施教者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时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只当一个范本,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语言交流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需要具备的本领之一。英语对初学者来说新鲜,学生一开始接触时我们就要努力创设有趣的说话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模仿,准确表达。还要让部分怕说错和怕说不好的学生消除顾虑。只要激发起全班学生主动跟着教师模仿发音的热情,课堂教学就迈向了成功的一步,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步呢?首先,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不要给他们讲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向他们展示生活中常听见的用英语表达的生活物品,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接触媒体和父母的教育,积极举手发言,体验到了成功感,没想到自己没学过一天英语,居然会说出不少英语单词了。由衷体会到学习英语并不难,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决心。其次,用英语给学生编文明礼貌用语歌,要求同学之间或和父母打招呼时用英语表达,对按要求做得好的同学给予物质奖励。同学们兴致高涨,每天用英语打招呼的声音彼此起伏。再次,利用一切闲暇时间亲近学生,尽量注意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纠正他们不正确的发音,特别要关注到课堂上口语训练时没有展示的学生,这样不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延伸,而且对课堂中口语训练没展示的学生进行了弥补,更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和我主动交流的学生多起来了,学生学说英语的习惯逐渐形成了。
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口语交际的容量和气氛
多媒體视频的逼真形象和语言的准确性对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视频呈现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显示方式为每个学生的展示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合作、辩论的积极性。视频中人与人之间得体的对话方式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多媒体创设的动感画面效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由于多媒体呈现知识流程快,设计对话内容多,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对话,保证了课堂的效率。
三、精心准备教具和游戏活动,轻松学习英语
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准备新学英语单词的教具,课中在教新单词前出示相应的实物,学生们模仿实物的神态、声音、动作,分组评比出模仿秀中的冠军。学生们激情高涨,模仿的活灵活现。然后带领大家一起用英语认识各种实物,边认识边做动作帮助加深记忆,这正好利用了学生爱玩的天性,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还要注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单词。比如,听语音做动作,找朋友等,在游戏中反复加深印象,课堂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四、创新激励性评价方式,激发口语表达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乐趣,更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此,恰当的激励性话语对小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收获满满,如沐春风,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对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比如,在一次课后训练中,我请了一位平时特别腼腆的女孩回答问题,她站起来后非常紧张,脸色通红,我目光亲切地对她说:“你一定行的。”然后我让其他学生给她起了个头,她顺势回答出了问题,全班以热烈的掌声鼓励,她激动得眼含泪花,我知道这是她课堂发言的巨大进步,也让他体会到了回答问题的成就感。从此以后,她主动举手发言的时候越来越多。此外,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精美的奖品,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用激励性语言要恰到好处,因人而异,要把激励性语言永远放在批评教育的前面。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耐心等待,给予微笑和信任的目光,中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捕捉学生微小的进步,抓住契机及时肯定,放大表扬,对口语有缺陷的学生,更要耐心呵护。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要学好课程标准,强化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把课堂变为学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者转变为主动的使用者,创设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为今后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莉娜.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王瑞娟(1986.1— ),女,汉族,甘肃甘州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