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 要:新课程改革让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方面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调整,争取让学生都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渐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也对他们日后学习这门课程有一定帮助。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并不理想,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针对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高年级阶段的教学效率进行探究,并对此提出具体教学策略,希望对其他教育工作者起到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0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047
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仅仅针对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点提出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并不是仅仅提高教学速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质量上有所提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并不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相反教师可以从原有的教学方法中借鉴有益内容,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争取让这些内容变得更具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在另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一、进行有效预习,提前了解学习内容
在小学阶段,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并不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对于学生而言,不必要求他们掌握过多的预习技巧,单纯依靠课上时间就可以将这些知识理解透彻,然后再结合课下复习,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预习阶段的了解,学生很难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深的印象,并且也不会对新知识产生自己的思考。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一整节课都集中在教师这里,因此在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时,如果学生出现走神的现象,那么对课上时间的利用以及整体授课效果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必要的预习技巧,让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预习。当然,这个过程也不应当仅仅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还应当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让他们将自己的预习成果有效展示出来,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这样也利用了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表现欲,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二、利用小组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探究也是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这是一种典型的让学生以集体学习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更符合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喜欢集体学习的特点。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本人更多的是站在一个主导者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对整体教学节奏进行把控。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让他们个人去探究一些难度较大或复杂的题目,还是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并且在短时间内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探究效果,因此教师不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进行集体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集集体智慧于一体,并且能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这对于他们今后进行个人探究也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例如,在学生学习关于“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边长之间有没有关系。当然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可以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的两个角,针对它们的大小进行讨论。对此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从视觉上看边长比较长的角会显得更大一些,但是一些学生又提出了其他的看法,认为角的大小与边长是没有关系的。针对观点学生在组内产生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学生以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形式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将这一验证过程分享给其他学生,让他们也了解自己的组员是如何思考的。这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探究过程。当然针对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将探究与角的问题相结合,其他许多的教学问题都可以与此相联系,但也要注意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实际教学需求,使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将多媒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统计图”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加直观地介绍这种统计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事先为学生绘制统计图,然后在课上直接放映出来,为学生讲解其中应当注意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远比教师让学生观看课本中的相关图示显得更加直观准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于白板上教师标注的地方,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许多其他内容的放映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展示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操作技术,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四、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复习效率
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一些教师却认为这种教学手段只有在历史、政治这类具有明显脉络的学科中才能用到,其实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同样可以应用,且对提升教学效率具有明显效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虽然复杂、零散,但是前后知识之间仍然具有明显的思维脉络。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在后面知识学习中应用到,并推出新知识,这是在许多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教师习惯在新课讲解之前为学生复习原有知识,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形成更深刻的印象,还因为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由此可见,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将前后知识连接起来显得非常必要。当然,思维导图的构建也并没有一些学生和教师想的那么复杂,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演示时可以通过课程标题的形式代表一个知识点,然后将与其相关的知识连接起来,不同的知识能够解决不同的典型问题再以其他颜色或不同粗细的线条进行连接,这样就能很鲜明地看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典型例题所考查的不同知识内容。
当然,绘制思维导图也不应当仅由教师进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及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系。在进行完这一过程之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成果拿给教师指正,确保学生思维过程的正确性。同时,由于每个人的掌握程度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各有差异,因此绘制的思维导图也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应对学生不同样式的思维导图进行仔细甄别,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纠正。学生在复习阶段也往往是他们最头疼的时候,由于知识点繁琐而无从下手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建立思维导图既是帮助学生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对零散知识建立思维逻辑和体系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他们的复习阶段和日常学习阶段都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五、建立評价和奖励机制,对学生形成督促作用
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只会运用检测和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而对于学习过程却关心较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例如,在为学生进行运算知识的巩固时,教师可以通过习题课的形式为学生复习这一内容,通过投影学生的习题册等形式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日常检验。一些较为积极的学生可能会主动要求上台做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口头或物质奖励,这样也对其他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日常练习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刚卫东.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都市家教月刊,2017(5).
[2]唐华东.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J].神州,2017(34).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汤水清(1974.9— ),女,汉族,福建沙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