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

时间:2024-05-04

张邦柱

摘 要:2011年的《地理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一理念主要强调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整个地理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与实践能力。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探究性教学。教师就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问题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5-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5.030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蕴含了教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核心理念。

一、探究式教学需要与每节课的教学目的相一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误以为探究性教学法是“新课标”提倡的方法,需要每节课都使用这一方法。要知道,科学的教学探究是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讲授和学习知识的方式。一节成功的地理课,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筛选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地球和地图》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纬线、经线的结论,完全可以通过讲授法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就没有必要非要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

对于那些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时,才需要使用探究教学方法,目的是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特殊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环境变化的规律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设计一个“探究过程”,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将知识点引入到最新的“焦点与热点”,可以大大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可见,一堂地理课究竟该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需要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二、探究式教学需要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思维的发展相结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多动手,于是一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是探究的过程”。

其实,学生课上的动手操作,是不一定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全程投入到课堂的探究过程中的。在一些地理现象和知识背后,隐含了某个道理,需要地理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对表面现象的探究,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思维的发展就需要动手操作的配合。如果不进行动手操作,思维式智力活动进展缓慢。

因此,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深层思维的开拓,需要将动手操作与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尤其是需要有效使用地理图册。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将地理知识和地图的图像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生学会读图、学会画图、学会忆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挖掘丰富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世界气候类型》一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册,先让学生阅读地图册的景观图,初步感知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不同。然后,带领学生阅读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主要是找出自然景观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感知不同气候的真实情景。注意,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看图,而是将画图的动手過程与学生的思维培养相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需要将自由探究的空间主体还给学生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并取得更多的收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情境和可操作的探究过程。从一个探究活动引申到另一个探究方向,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地理知识的探究空间。如在讲授《大洲大洋》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地球仪,课上,地球仪在学生之间传递,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看到的是海洋部分占的比重大,还是陆地部分占的比重大。经过统计,学生发现海洋占比达2/3,陆地占比才1/3。教师接着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什么地球海陆分布这样不均呢?”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对海洋和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海、陆在地球上面积比为7∶3。通过这一探究过程的设计,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拥有对科学知识进行积极探索的态度。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始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思维的促进者,逐步让学生自己承担学习任务,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探究。

四、探究式教学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于探究性教学,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在理解上存在偏颇,认为在一堂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只要班内有学习小组通过设计好的实验,能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这样的一节课就是成功的课。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选择探究式教学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全员参与,调动班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照顾到班内优秀生的参与度,而忽视班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导致跟着教师走的,无非是一小部分的优秀生。因为这样的探究活动,只做到了注重结果,而没有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过程。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教学,只能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造成学困生越来越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对于课堂上的探究失去兴趣,认为探究活动就是优秀生的任务,与自己无关。

因此,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需要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的内容,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结合教学层次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地理教师在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时,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新知。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教育价值。根据学生对现有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纠正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海航.让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动”起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2] 杨春兰.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设置评议[J].地理教育,200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