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丁瑞芹
摘 要:语文是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理解表达能力的基础性学科。无论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还是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语文的科学教学不容忽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有限,还不能正确理解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此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构建阳光课堂,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阳光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18
隨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课文为主,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较好掌握教材内容,但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帮助。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还需及时转变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文内涵的渗透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不断增长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提升,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进行课外延伸和拓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课堂充满活力,成为智慧的空间。只有为学生创造阳光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都得到长足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而兴趣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由于课文中出现了多种动物,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积极搜集素材,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奔跑的情景,同时配上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当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迅速吸引,从而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去,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各种小动物在雪地上踩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此时就能与课文实现无缝对接,学生既能够快速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同时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样能够推动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可以做到紧跟教师的节奏,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起预习,指导学生正确地预习,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例如,在预习时需要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做上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解时重点学习。再如,预习不必针对每一个知识点仔细研究,只需对教材内容进行浏览,这样有助于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应当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例如,有的学生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预习,而有的学生可以对较难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学习,这样每个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预习,能够有效加强预习的效果。最后,教师需要留给学生一些能培养其思考能力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决,这样学生的预习过程不仅是浏览知识点,同时还能结合知识点进行思考,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的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精髓,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需注重人文内涵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就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风光,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富饶的资源、广袤的大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此时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在无形中就做到了人文内涵的渗透,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质、远大的志向以及自信的精神面貌,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四、深入实践,感受生活
实践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培养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实践的认知,促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小柳树和小枣树》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看一看柳树与枣树是什么样子的,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反映哲理的文章,但是学生通过对柳树与枣树的近距离观察,也能帮助他们增加认知,培养其生活常识,这样学生再回头阅读课文,就不会对其中的描述性词语或句子感到陌生。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其他的树木或花草,然后在课堂上与师生进行分享、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同时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的养成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只有让学生沐浴在语文的阳光下,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发挥潜力、突破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扬.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12-113.
[2] 赵冬英.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向“阳光”地带[J].学周刊,2015(10):121.
[3] 徐作义.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阳光——小学语文教学浅谈[J].成功(教育版),2010(10):86.
[4] 魏薇,史俊.小学语文“阳光课堂”的构建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0(2):16-18.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