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林志民
摘 要:構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课改的热点,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可着力从教学目标、教学情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练习五个方面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尝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3-00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3.016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有价值、实用性的知识,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发掘最大潜能,获取有效知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对每堂课教学目标处理得越完美,教学也就越有效。因此,确立合理又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能很好的实施,是数学教学是否高效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要行之有效,首要的是看教师对这节课目标的制订是否到位,是否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
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能将信息进行交流、表达和比较,学会筛选出有用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及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制订这个目标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会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各种运算,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教学情境去探索体验,去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他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情境:“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以这样的开场白调动学生兴趣。接下来进行游戏活动:把全班学生分为男女生两队,每队选出三人进行摸球比赛。课件播放游戏规则:袋子里有红、黄两种球,抽签决定哪队摸哪种球,摸到的球再放到袋子里,比赛结果抽到摸红球的那队次数多。最后,老师把袋子的球拿出,让学生一起数,红球的个数明显多于黄球,摸到黄球的那队不服,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内容——如何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创设这个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为教学导入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较大程度的转变,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机械的灌输知识,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地兴趣和能力,并懂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准备测量用具和测量用品(各种形状的纸板片、硬币等)。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地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黑板的周长。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和物体周长的测量方法;接着各学习小组开展分组比赛,看哪一个小组测量的数据最准确;最后,组织学生分享活动成果。这种通过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引导有效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学得有趣,学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就更好。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一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学具: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让学生小组合作如何求梯形面积。1.让学生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2.各小组交流汇报。有的说,可以由两个相同的梯形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下底的和;还有的说,把梯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宽是原梯形的高,那么得到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上底+下底)×高÷2……此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尽力发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中。
五、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设计练习题——既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等,也可以是口头练习或实践性的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无穷,由衷地从心底喜欢做数学题,积极投入到数学研究上来,使数学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可以设计了以下练习:
1.甲数是12,乙数是甲数的1/3,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12,是乙数的1/3,乙数是多少?
3.甲数是12,乙数比甲数多1/3,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12,比乙数少1/3,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12,比乙数多1/3,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这样的练习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学生可以在一步一步理解、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思路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欲望。
如何让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是教师的不懈追求。然而,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教师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海艳.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M]. 教育,2016(26):66.
[2] 刘树菊.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M]. 课程教育研究,2013 (26):145-146.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