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方联明
摘 要: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引擎。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疑的目的是巧设悬念,引疑激趣。引疑的方法有梯级设疑、以形助教、联系实际等。适时、巧妙的提问,可以为学生的思维“点火”,教师要善于激疑。
关键词:问题;引疑;激趣;点火;悬念;激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70
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引擎。学习历史首先就得从问题入手。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就是必须精心设计历史问题,给学生创设可望又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从历史学习的认知本质看,历史学习离不开情境,更离不开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在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创设引入问题情境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如何在引入中设问呢?
一、引疑激趣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中,让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请用打一古代人名谜语的方式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同座位同学相互合作猜人名。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如蒋干、毛遂、屈原、苏武、共工,让学生对比理解和记忆。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梯级设疑
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国近代史学习中,近代化探索中的四件大事是什么?这是初级层次。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这是第二层次。这些思想主张对近代化的起步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这是第三层次。从这些思想变化可以看出近代化起步有何特点?是第四层次。
层层设问,步步加难;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学生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这样知识掌握的过程是一种平缓的过程,新的知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掌握起来也会更加牢固。
三、巧设悬念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阿拉伯数字为什么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这样的问题唤起了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浓厚兴趣。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
四、以形助教
以形助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以形助教”是历史问题教学的主要方面,它借助图形的形象、直观,可以加深对历史背景、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例如,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可以用以下图形表示,学生理解和记忆较快较好。如图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气时代的两大发明是非凡的轮子和翅膀,电气时代的两大能源“电”和“油”。非凡的轮子是汽车的制造,翅膀是飞机的发明。
如图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如何用图示体现其主要内容?学生创造了如下的图形。如图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长、范围广、伤亡大、损失重的特点。
五、联系实际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来源于古人的生活,并对现实生活起指导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活的实际而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历史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先,教師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巧妙地提问,所提问题一方面应是学生关心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注意问题的趣味性。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趣味性的问题总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战略战术“关门打狗”的“门”指什么?淮海战役的“中间突破”和平津战役的“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中间”指什么?
六、在课堂小结中设问,有助于课后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小结时,教师精心设问,有助于学生主动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更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我们更应当考虑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
总之,设问的目的不是“灌水”,而是为学生的思维“点火”,精心设问,刺激学生心智不断向前追求,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位优秀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之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进路转峰回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释疑,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长智慧,并学会怎样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感。同时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又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