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朱文娟

摘 要:当前的初中科学课堂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科学学科的教学有效性,需要初中科学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初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全体初中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初中科学;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09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056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学科应运而生。与其他学科相比,科学学科不仅有助于初中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科学与自然,还能够促进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对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科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观念落后,不注重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效果较差,教师不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科学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发挥科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初中科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度思考。

一、构建教学情境,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科学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使科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比如,初中科学“常见的植物”的教学目标是能说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各自特点,并能判断常见植物的所属类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彩和神奇。教学时,我用投影仪创设了情境,给学生展示沙漠及森林、奇花异草的图片和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初中学生被神奇的视频课件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然后,我提出探究性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课上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于果实的概念不太清楚,容易与种子的概念混淆。因此,在学生猜测哪些为果实后,我从被子植物的角度,结合花的结构,由果实的发育讲到了果实的形成,对于种子主要强调其结构。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画校园植物分布图。

二、开展师生互动,立足学生发展

新时期,初中科学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开展良好的师生互动活动,锻炼初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初中学生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初中学生更好地利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讲初中科学“泥石流”时,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泥石流资料,仔细阅读教材,对泥石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让学生分组展示收集的资料,并提出问题:“资料是从哪些渠道收集到的?你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亲身经历过泥石流的?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哪些地方曾经发生过比较大的泥石流?发生泥石流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泥石流有哪些危害?面对泥石流应该如何应对?”然后我会给学生普及关于泥石流的知识:在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由于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会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灾害过后还可能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出科学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科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科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和微课视频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突出科学探究的意义,让初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方式,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初中科学“地球上的水”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水的种类、分布、水循环及水与生命的关系等。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展示了地球所处的环境以及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等,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我还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理解水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虽然地球上有大量的水,但人类能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应树立节水的观念。

四、组织实践活动,体现科学本质

初中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让初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成长,培养初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引导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素养,体现科学本质。比如,讲初中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现象的产生知之甚少,在科学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要抛弃生活经验的理解误区,对各种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给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电视机的遥控器可发射红外线,它是一种不可见光。试试如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的控制窗口,有办法控制电视的工作吗?某城市新建了一座大楼,外墙全部用玻璃和铝合金装饰,对面的居民发现一直到晚上七点家里都很亮,生活受到了影响。知道为什么吗?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他们吗?

五、鼓励自主探究,提高综合素养

科学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初中科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挖掘科学学科本身所蕴含的德育知识,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比如,讲初中科学“水的浮力”时,这部分知识与初中物理具有紧密的联系。对此,初中科学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深入挖掘科学教材。于是,我从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死海不死”的故事说起,逐渐引出浮力的概念,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实验: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将水瓶瓶口朝下,垂直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学生经过实验得出:手受到被瓶顶、向上浮的感觉。我继续一边提问一边让初中学生继续实验:将瓶释放后,会发生什么?学生回答:瓶将向上浮出水面。我最终给出结论:在水中会向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参考文献:

[1] 陈国雷.对实现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4):87.

[2] 林利芬.新课改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5(27):16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