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误区

时间:2024-05-04

王文彬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这样必然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和死记硬背的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在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广泛,但有些人对此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表现如下:

一、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

在教学中,让学生身心愉快,学的轻松,只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多元社会需求多样化的人才,不能说唯艺术人才才是高素质人才,新课程倡导的愉快学习不是只玩不学习。

二、素质教育就是没负担的教育

新课程理念倡导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减负”不等于不要一点负担,作业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开放幽问题、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发现问题,诱发思考。学习本来就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只有刻苦的学习,才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素质教育就是上课不需老师讲解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实质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改变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如果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学就是学生讨论或争论,学生自主理解并得出结论就行了,不需老师引导,课堂上花去大部分时间,让学生无休止无边无际的讨论,看似气氛活跃却收效甚微。所以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素质教育就是取消考试的教育

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中的考试更成了罪魁祸首。有人认为,只要把考试取消了,素质教育才能实现。考试改革的确是新课程背景下教改的关键。然而,考试只是一种检查教育改革质量和选拔人才的形式,其关键在于怎么考,考什么。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方法的变化,如采取多元的评价机制:对学生采取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相结合。如果没有考试和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正确评价,教学情况就得不到反馈,教学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改革将无法进行。

五、素质教育提倡自由发展,无需管教

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自由成长。其实发展个性,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放松孩子的管教。“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的不良性格和不良习惯不但要管教,而且要严管。不但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校要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应教导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法制教育,这样才能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六、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不注重尖子生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有人就不主张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而赞同大家齐步走。素质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但素质教育同时主张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将更加赋有创造精神,教育将更加快、多、好的培养人才。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全面科学地理解素质教育,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谋划教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型教育方式,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