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让学生放飞梦想的平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联手之妙

时间:2024-05-04

林亚中(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林墩中心小学363904)

构建让学生放飞梦想的平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联手之妙

林亚中(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林墩中心小学363904)

新课程标准指出: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运用的一部分,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果运用得当,会起到精妙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学更生动、自如,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富有条理。本文试着从三方面进行论述:找准时机,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向理性认识升华;选好素材,构建探究平台;拓展延伸,开拓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课件探究学习思维过程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股清泉,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无限的可能,并且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房,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习过程也显得更加轻松自如。如果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得当,就是锦上添花,精妙之笔。当然,也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看准时机,选好素材,为学生构建一个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机结合的探究学习的平台。

一、找准时机,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向理性认识升华

学生在学习抽象、简练的数学知识时,经常会有茫然感,甚至是恐惧,我偶尔就听到学生私底下说数学课好恐怖,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会。如果教师能在恰当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以感性认识作基础引导学生向理性认识升华,就可以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转变为喜欢、热爱,甚至愿意主动去学习。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是学生学整数后的初次接触,也是对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当有难度。这一知识的理解与否也将对以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因此把学生引入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就可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课件,利用重叠、迁移或者旋转等方法,生动、形象地演示1/2、1/3、1/4、1/5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在操作、学习和观察、归纳1/3的形成过程后,将引导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思维过程以课件中的动画形式展示出来。

让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学得自然,对分数的结构和读、写法也一目了然。巩固练习时以课件出示如何判断几分之一的图例,在学生判断之后,以重叠法展示判断的依据,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这一知识的理解。这样学习下来,学生对分数的初步知识就不会感到畏惧,甚至会产生好感,并有了感性认识作基础,对于后续的比大小、几分之几以及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等知识就可以比较自然、轻松、自主地去探究学习,从而慢慢积累对分数的理性认识。

二、选好素材,构建探究平台

信息技术运用得当,不仅能帮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为顺畅,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更重要的是还能辅助学生完成学习的思维过程,从而形成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数学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选材方面的要求就需谨慎、严格和科学。

同样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课为例,在制作课件时,可选择跟教材同步的月饼图,也可选择苹果图、西瓜图等,这些都是学生熟识的物品,演示操作1/2的形成过程都可完美完成。如果选择像香蕉这种在生活中一看就相对不规则的图片,肯定就无法顺利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因为这一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探究平台,而非分数的意义的探究平台。演示操作1/3和1/5时,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了对1/2形成过程的感性认识,教师需要逐渐引导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归纳、总结,所以此时应该选择简洁的几何图形比较合适,逐渐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对分数进一步认识、判断、比较和运用的探究学习。

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考虑到学生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还考虑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以及这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等因素,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可以选择“复习十分之几的分数”这一素材导入新课,然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超市物品价格创设学习情境,或者以买书、买饮料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构建一个主动参与认识和读、写小数的平台。在小数的素材选择上还应注意几点:(1)末尾是0的数一定要选择;(2)整数部分是三位数的小数可安排1个;(3)物品价格要提炼出有单位的形式,如3.07元→3元7分等,为后续的探究学习作铺垫,提前构建好平台。

三、拓展延伸,开拓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的“数学广角”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这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类课都特别生动有趣,操作性、逻辑性也较强。所以若能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会教得更轻松又生动,学生学得更有趣味和条理。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要学生只通过动手摆学具来理解找次品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从3瓶里找1瓶次品、从5瓶里找1瓶次品的找次过程及其简易图示法,从9个里找1个次品的找次过程、图示法以及记录表,再让学生自主探究从8个零件里找到1个次品,然后课件出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的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最优方法。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是直观的、整体的、生动的生活问题,而不再是枯燥的、艰深的数学问题,理解有依据,归纳、推理有载体,猜测、验证的过程就得心应手。

再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时,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来验证“把4根吸管放进3个杯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根吸管”,教师则辅以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放的4种情况让验证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在学生使用假设法论证“如果每个杯子只放1根吸管,最多放3根,剩下的1根就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杯子,所以至少有2根吸管放进了同一个杯子”的同时,教师也辅以课件动画演示,从而推导出抽屉原理1。通过前面的操作、演示,抽屉原理2的推理过程就无需课件辅助学生也能自主探究学习。在巩固提高时,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再辅以动画演示“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的思维过程,既巩固新知,又加深学生对抽屉原理一般形式的理解。这样,原本没接触过的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验证,猜测和推理,教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实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多媒体课件只是信息技术运用的一部分,但若用好这一技术,却能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每个优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不是轻易能完成的,教师想要让它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添砖加瓦是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它不仅包含使用的时机,素材的选择,拓展延伸方面,还包含设计理念、制作技术、演示技巧等方面,因此,为构建一个个让学生放飞梦想的平台,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妙联手更多、更好的方法是每个教师艰巨的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编 张 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