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4-05-04

张友许(河北省邢台县路罗中学054014)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张友许(河北省邢台县路罗中学054014)

新课程的实施,为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在数学课程标准下,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的多样化,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使用教材,发挥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摆在数学教师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教材的实施,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进步要求。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研读新教材,把握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理解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整合教材,进行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学习教材就是让学生热爱数学,自觉运用数学,真正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拿到新教材,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活泼的板式设计,精美的图画,吸引着每一位学生。随着内容的讲解,发现新教材有着独特的优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接受性很强。在内容上,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加之图文并茂,直观性强,图画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启发性。新教材有着如此的优势,教师善于利用,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一个学生如果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那么其内在的潜能就会被激发,求知的欲望就会被激活,就能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感到如果照本宣科,内容很抽象,于是要求学生走到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然后让学生将找到的几何体拿到课堂上去展示。生活中的不同类型的实体或制作的几何体给学生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寻找或制作的过程中,对几何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当他们把自己寻找、制作的几何体作为教具展现在同学的面前时,精彩的制作,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效果可想而知。学生通过动手得到的东西,经历了寻找或制作的过程,有了亲身的体验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之后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形成了。

二、活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教材中安排了活动课的内容,内容联系实际,切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新教材中安排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就是活动课很好的素材,学生由抽象的数字中看到了实在的数学内容,感到学习数学并不难,数学就在身边;学生也可以在动手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如果能结合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动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一定思维活跃,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还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联系学生实际,大胆突破新教材

新教材的使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它联系实际,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不感到枯燥,如果教师能够突破新教材,将活动课开展起来,将使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学习“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一节,教材以“果园里的橙子树的棵数与总产量之间关系”的实际情景为引入,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用“绳子长与面积的关系”来代替。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让学生拿出一段封闭且无弹性的绳子(20cm),用手指撑开,使其成为矩形,同时不断改变,体会矩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改变而改变,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写出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复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接着让他们写出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口答当x= 2,4,6,8,10,12,14,16,18cm时,面积是多大?面积有最大吗?是多少?使学生明白这个函数与一次函数是不同的。再完成书本“做一做”的银行利率问题。最后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和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概念。把书本中的引例作为练习使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下通过操作和浅显易懂的实际情景,快速而准确地把握知识。

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驾驭教材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新课程理论,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新教材不单单是教材内容的变化,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所以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诸方面都要改革。那种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方式必须改变,教师要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能够驾驭课堂,具备了驾驭新教材的能力,还要善于反思,它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反思,可以在教学前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具备教师设计所达到的能力。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论化。教学反思能够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调整课堂的教学设计,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学生以及社会都对课程改革充满了期望。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规律,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教学的丰硕成果。

(责编 赵建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