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鸡汤文的时代变迁
“心灵鸡汤”一词并非国内原创,它来自美国从1993年到2008年出版的系列畅销书《心灵鸡汤》,这些书大多用简短的故事讲述着积极的人生道理。中国也引进出版了《心灵鸡汤》,不过在中国,心灵鸡汤最早在诗歌界找到了生长的土壤。20世纪80年代末,汪国真的诗句以其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和浓郁的励志色彩,成为教科书级别的鸡汤诗句。到了90年代,这种行文风格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为大批作者所运用。近几年,随着社交媒体兴起,鸡汤传播的场所也发生改变。擅长成功学的李开复、两性情感的陆琪,以及用“非洲草原狮子大象”来说道理的俞敏洪都是典型代表。
为什么总是受欢迎?
不得不说,心灵鸡汤准确地抓住了那些情感脆弱而又相对缺乏理性的人群。它用一个故事来让人产生共情,比如处在职场、感情的困境中。然而,它不鼓励人理性地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用精神胜利法来鼓动人的情绪,把负面的东西看成正面的,让人产生一种虚假的力量感。还有一种常用的鸡汤法,是因果倒置。比如,成功人士必备的十种习惯,等等。总之,它会让你觉得看过之后就能向成功人士看齐。其实,那十种习惯显然不会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其中一些习惯,是你成功了之后自然会有的。
坏鸡汤多有毒?
朋友圈爆款心灵鸡汤为什么是有毒的?这是因为,它们总是宣称自己是灵丹妙药,总是给你一个封闭式答案。有时候,某些所谓的“鸡汤文”也有它一定的价值,比如教育人们在夫妻相处时需要注意什么,哪些话不要讲,哪些话要多讲,它对一些人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大多数的鸡汤文,在对大家的思想提高上没有什么好处。
(文/陶魏斌 据《现代快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