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向阳小学024076)
浅谈教师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
尚小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向阳小学024076)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进行分析,积极寻找最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切入点,然后进行优化处理,从中不仅使得自己的思维得到一定创新,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高。
教师创新教学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加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已成为众多条件中的重点之一。而作为教师,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培养者,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否则就不能担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任务。尤其是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决定了教育活动必定是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创新思维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积极寻找最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切入点,进行优化处理,从中不仅使得自己的思维得到一定创新,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高。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首先就要在情境的创设中高人一等,做到引人入胜,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一节数学课结束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一定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千方百计地创设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认知方面得到双丰收。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笔算除法中,有两道例题,分别是:1.我们学校共有576名环保小卫士,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2.环保小卫士在十月份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电池多少节?
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设计,在出示几道试商练习和几道笔算练习之后,就可以分别探究这两道例题,这样的设计直接、明了,是典型的计算教学。但是,如果是为了计算而设计计算,就未免太肤浅了。其实,如果认真分析两道例题的共同点,就会发现它们都与环保有关,这样就可以以环保为切入点,通过创设环保情境——解决环保问题——合作完成数学方法——畅谈本课收获等一系列环节,以环保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在谈体会时所谈的就不一定只是计算的方法,可能还有对环保的重新认识,这样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方法,又对环保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而新、旧知识之间是有一定的、密切的联系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既是对新知识的有利巩固,也是对旧知识的重新记忆。当学生在学习新知遇到疑惑时,就需要教师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动思维的创新性,另辟蹊径,从而找到解决疑惑的方法。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学习计算分数除法时,教材按两步来完成的,首先是完成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也就是4/5÷2,学生在经过动手操作后,能很快得数结果是2/5,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除数和商的分子的时候,得出相应的计算方法是不难的。接下来是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也就是2÷2/3和5/6÷5/12,只要按照教材的计算步骤进行讲解,学生是能够快速找到方法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的。可是原来是除以一个数,可后来为什么要变成了乘这个数的倒数呢?不仅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就是教师也不能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那就需要教师启动思维,寻找简洁有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试想一下,以前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了,关键就是计算的问题了。可以在复习时出几道口算题,其中就包括2. 3÷1、78÷1类型的式题,这样学生在找最好算的式题时,自然而然地会选这种类型的题,进而找到规律:一个数除以1仍得原数。这样学生在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探究时,就可以引导:能不能把除数转化一下,变成好算的式题,学生会联系复习时的式题,想到把除数变成1,这就需要应用商的变化规律,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除数的倒数,也就是2÷2/3=(2×3/2)÷(2/3×3/2)=3÷1= 3,由于除数是1了,可以省略,进而简化为2÷2/3=2×3/2,较为直接反映乘倒数的计算算理。这样,经过了思维创新的教学设计,对于为什么乘倒数的理解,是一定有一个简洁、易懂的答案的。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看似超越年级特点的习题,学生往往就会感到束手无策,不会积极思考,甚至一些家长也会直呼太难了,如果过几年再做就会非常简单,言下之意是这些题出得超范围了,学生不会做是绝对正常的。这时,教师就应该从旧知入手,利用浅显的图例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变难为易,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既锻炼了教师自身思维的创新,也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在学生认识倍数的意义之后,尤其是表内乘除法之后,往往会在做习题时遇到这样一种类型题:一个数扩大10倍后,结果比原数大72,求原数是多少?的确,学生也不会算乘10的式题,而如果学生在学完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再做这道题,是没有丝毫难度的。是真的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了?就应该真的放弃解决问题了吗?其实,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分析到位,解决它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以让学生拿出小棒来帮助分题意,理顺数量关系。首先,用1根小棒来表示原来的数,扩大了10倍后,也就是变成了几个这样的数?可以用几根小棒来表示?学生是可以理解出应该用10根小棒表示的,进而引导学生找到大出的72所对应的小棒数,也就是几个原来的数,进而求出原数,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一定会对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起到一个很好的启迪。
总之,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首先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教师就要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责编 金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