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
黄培添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362300)
当前,建模思想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思想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实施进行探讨,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小学数学 模型思想 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思想主要表现形式有问题表征、抽象概括、直觉思维等能力,而数学本身的思维就很概括和抽象,通过建模思想能够把数学结构很好地体现出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
构建模型过程中,生活原型和实际问题是基础。数学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构建现实情境来展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建模现实生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现实超市购物中的支出和找零,应用到数学的加减运算中进行扩展应用。鉴于数学建模包括数学的关系、法则和概念等,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逐级构建数学的新知识,套用自己准备好的模型,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使学生能够通过扩展模型来应对相关的知识解答。例如,用量、工程、相遇这三个问题看上去不同,实际可以套用模型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实际问题的情境设置只是数学建模的初级阶段,如何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生活模型呢?在教学当中,还需由抽象变为具体的一个过程,而且能够组织实施,不然就不能使建模成功。例如,栽树需要形成直线,教师可以实地组织学生去操作,然后从实际当中找出问题,进而发现规律,帮助学生运用掌握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而整个问题的发现过程就是学生的数学推理过程。可见,体验建模过程是由简单的问题逐步过渡到复杂的问题,再运用归纳的思想,从复杂问题中找到规律,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得当,便可使学生自主完成对解题策略的构建,加深他们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许多生活情境都能表达出数学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内容。要创设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模拟具体的生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问题。例如,“统计”这个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生活中超市购物的场景:“小白买了1个苹果、2袋瓜子、1个冰激凌,请问小白总共买的食品有几份?”类似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模型有很多,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使“统计”的模型结构在小学生的思维中顺利形成。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建模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形成数学建模的思维结构,习惯于把数学问题用建模来解决,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例如,“平行和相交”这一数学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可设问: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的原因,具备什么条件等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并且激发学生去动手操作,然后进行比较归纳,逐步把数学问题用建模的习惯来解决,使小学生形成数学建模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室外活动,把生活实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建模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当遇到一定的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例如,具备实践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等购物中心参观,然后在购物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解统计、价格计算等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建模思想来理解实际的数学问题,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活当中,使知识能够灵活应用,丰富学生的数学理论结构,这样不仅能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使知识进行“再创造”,避免学生机械记忆,让所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种类有很多,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很多帮助。建模思维作为其中之一,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还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1]毛华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
[2]徐友新.合理定位有效渗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3(10).
[3]毛华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责编 冯红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