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

时间:2024-05-04

陈艳东(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066500)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

陈艳东(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066500)

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应用题教学,从根本上讲是把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过程,是对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与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它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数学应用题教学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引导点拨,深入思考

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往往是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点拨。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河边种了杨树420棵,是柳树的10倍还多20棵。种了多少棵柳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思维定向,认为多就是加,少就是减。殊不知这是一道逆向思维的应用题。我教五年级学生用方程解答时是这样点拨的:“同学们,题中什么树是大数?什么树是小数?”我们设小数为x,顺着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0x+20=420。用算术方法则不是多就加,先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再考虑怎样解答,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正确地分析一道应用题,是寻找解题方法的关键所在。分析应用题,目的在于了解应用题中已知数和所求的未知数。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就要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我在教学时,一般教学生两个分析方法。第一由条件入手分析,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第二由问题入手分析,分析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二、生动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将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以往枯燥而单纯的数字、公式与字母的讲解,使得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不失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大于号、小于号”这节内容时,学生往往很容易混淆,鉴于此我编排孪生兄弟历险记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将整个教学串联起来。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参与、机械记忆,而是在听故事的愉悦氛围中,渗透知识的学习于无形。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对于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实践证明故事的引入,大大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的枯燥与无味,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可以让整个教学有血有肉,更加富有生命力,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能够调动起学生身体的每个细胞,让学生在无形中将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来,从而在听故事中快乐而有效地掌握所学。

三、在动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这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将思维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操作中使大脑得到发展,在动脑中让双手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在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将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大三角形和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再将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思考这两个小三角形和拼成的大三角形内角和各是多少?学生出现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剪成两个小三角形后,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度;而后面的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拼成的大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持有这样看法的学生大有人在,但是他们自己又觉得哪里不对,有的则认为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但又说不出原因。此时再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用之前的方法来求解剪切前后与拼组前后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让学生深入思考,剪切前后与拼装前后的三角形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的积极动手与动脑中,学生便可以透过这些表象达到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数学思维。

四、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疑难问题,自己不明白,他们就会说出来,我就给他们这个“说”的机会,鼓励他们去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例如,学习“比例”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老师,今天我和妈妈去超市买袜子,可我不知道买多长的?妈妈告诉我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了,我试了这个方法真的很好!那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头和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这就是比例。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五、结合学生生活举例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学能使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多设计一些题目情节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学生便容易理解,如果离他们生活较远,即使数目很小,题意也明确,学生理解起来仍会发生困难。应用题叙述形式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例如,1.小王有12张纪念邮票,送给小刚7张,还剩几张?2.小王有一些纪念邮票,送给小刚7张,还剩5张,小王原有多少张纪念邮票?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总是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当题目的叙述形式与生活行为顺序不一致。如2这样叙述,学生思维不易逆转,只会利用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有的写成7-5=2。所以我在教学应用题时,除了书上的例子外,尽量用学生熟知的事物进行举例。

[1]宗慧.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

[2]杨秀华.构建“活”的小学数学课堂[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8).

[3]张建英.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9).

(责编赵建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