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好引路人

时间:2024-05-04

刘亚娟(江苏省昆山陆家高级中学215331)

做好引路人

刘亚娟(江苏省昆山陆家高级中学215331)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除了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更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除具备其他学科的工具性,还具备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基本功,更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文化思想的熏陶。因此,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就像演好一出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但现如今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笔者就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出几点思考。

一、搭建教材与学生间的桥梁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而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这个桥梁的作用是引导,绝不是强加;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而学生的深入思考极有可能是发散性的,这是就需要我们出来搭桥,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教材。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操作呢?

第一,要让学生在对教材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去学习教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过程其实已成功一半。否则,教师的引导在学生那里只会变成被动的牵制。如何提升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享受,是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的,而不是负担。第二,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这些东西的欲望。第三,教给学生学习文本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有方法上的收获,这又会促进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以《现代散文选读》中的《寒风吹彻》为例。在学习这篇散文时,我没有提出任何具体问题,就是让学生读、品味。因为题目本身就有悬念,使得学生有疑问,他们在思考。而且,这种思考是主动的,是求知的欲望,这非常可贵。通过散读、齐读、有感情地朗读,三个小故事对学生的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于是,我让学生随便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姑姑刚去世,因为学习忙一直都没去看望过,姑姑当时一定很孤独。有学生说以后再也不跟妈妈吵架了,以前仰仗自己年纪小就“肆无忌惮”地伤害妈妈,感到很后悔。还有学生回忆起在老家读小学时,每天天不亮出发,步行去学校,那段路上的恐惧远胜于疲惫。

听到这些感想,我知道文章对学生很有触动。这样,三个小故事要传达的主旨:生命中有各种不可抗拒的“寒冬”,学生不仅领会了,还有所体悟。这远好于课前提出几个生硬的问题,学生“功利”地去读文章。我们不是“训”导师,很多时候我们要甘愿做桥,放下自己的全知和权威。这样,学生才更容易走进教材,才会有跳出书本后更独到深入的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学习文本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情投入地阅读。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只学教材远远不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那么,语文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趣味的阅读首先必然是自由的阅读。所以,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阅读范围,如必须是考试内容,必须是文学名著等。这样的要求极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出发点与结果背道相驰。每个思想深邃的人,每个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应该兼具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而广泛的阅读应是达到思想深度和广度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而不是不当的限制和打压,历史、宗教、科技、医学、社会只要健康均可涉猎。另外,高中阶段,教师的推荐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自身要有相当的阅读量,把好书推荐给学生,实现阅读美感的共享。尤其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阅读经典应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必经之路。读《大学》可让人树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至高精神追求;读《平凡的世界》会给青年人不断奋斗的动力,在任何困境中都会彰显生的伟力;读《简·爱》必能感受到平等、纯洁的人性美。而这些阅读体验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莫大的乐趣。

其次,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刚开始,学生可能仅凭作品外观或简单的内容概要选择书籍。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关注出版社、编著者或不同的译本。

再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看书是心、脑的配合,不是在心里默读,所以一目十行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每天定时阅读、记读书笔记、阅读中提问题等,这些除了对考试有用,还可能对学生产出积极影响。

随着人们素养的普遍提升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师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有莫大的促进作用。

三、语文教师是创新路上的先锋

传统教育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教师的话,要按教师的要求去做,似乎教师是真理之神,不容学生有任何怀疑,这些都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正是新时代人才最需要的品质,可这又是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的。现在传统教育方式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所以,在创新精神上,语文教师应尽量做好学生的开路先锋,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也要做创新路上的先锋,并在不断的创新中提升自我。有首打油诗这样写道:现代教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它表达了对一些教师的讽刺和批判。它在提醒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勇于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评价时,不紧扣标准答案,尤其是语文学科,要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做,才可能有创新精神。也只有这样,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

所以,我在此呼吁别让“八股”式课文分析束缚我们的教学,别让高考统治我们的思想。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学生的个体意识、创造精神、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起来,这才是我们的任务。学生有毕业的那天,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拿到满意的分数,更要教会他们在生活中怎样读书,怎样欣赏文学之美。所以,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引路人。

(责编张翼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