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4-05-04

刘兰芝(河北省迁安市沙河驿镇北部社区完全小学064400)

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打造高效课堂

刘兰芝(河北省迁安市沙河驿镇北部社区完全小学064400)

本文解读了有情感的数学学习、认识到数学模型的价值、动手操作与让知识有生命力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展开论述。教海浩瀚,一蠡之测,条析缕陈,含毫渺然,商榷同仁。

教学观念高效课堂数学学习数学模型动手操作生命力

一、培养有情感的数学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有意义,学有所用,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变成主动,从机械学习变成喜欢,从学会变成会学。这样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能够很好地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创造学习方法,而不是总以教授的姿态去传授,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准确、更科学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都有一定的潜力可挖,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知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这是千古不灭的真理。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懂得这个真理,让他们参与到教学当中,成为一个创造者。

二、认识到数学模型的价值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有严格要求,即引发学生的符号意识,促进学生建立数感,从而增进对数学思维、分析和推理以及运算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数学是生活的基础,世界离不开数学,人类文明都和数学息息相关。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在生活、学习、工作、研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指导着人们将数据处理得更加严密,计算得更为精确。数学模型因采用了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概括地表现所研究的对象,因此形成的数学结构在整个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中,在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愈发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建模过程有所感悟,能够领略数学模型的意义,在头脑中形成完善的思路,从而具备和发展“模型思想”。大自然天地广阔,小学生具备青春的活力,学习又处在萌芽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因此,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要从基础开始,便于学生掌握。而要具备初始性特征,就要从自然和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养成习惯,从而增进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够更好地对新旧知识举一反三,能够为数学表达提供思路,为体悟数学之妙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数学本来是抽象的,有了数学模型的帮助,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了解数学的价值,认识到它的意义,还要正确和全面地挖掘它的能量,增强数学意识,提升在数学方面的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时刻刻将模型思想渗透到学习之中。

三、鼓励动手操作

简单说,数学就是一个演算、熟悉的过程。如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其中内在的联系,熟悉解题的方法,对其规律、特点胸有成竹;各种各样的数学图形,其体积、面积、周长的公式,牢记于心。抽象是数学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过,生活是数学的来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参加实践活动,化抽象为形象。数学中的实践活动,可以美其名曰为做数学,可使学生手脑结合,实际操作,积极参与,收效非常大。例如,学习图形的时候,我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好一些简单、随手可有的实验材料,如小刀、土豆、地瓜、剪纸等,并要求他们利用材料做成图形若干个,先预习,完成预习作业。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尝试各种想法,在课堂上讲解、验证之后让学生再自己动手去切、去剪。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四、学习中要让知识有生命力

因为任何知识都来自生活,如果知识不能够生活化,成为纸上谈兵,没有加强学生的切身体验,就成为死的知识,过后也容易忘到九霄云外。我们有一个成语“身体力行”,很形象地说明了知识在于边学边用,动手去做,去体验。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三者统一”,三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巧妙地应用学到知识,就能够促进对知识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断加深学习的印象。教师还要让学生多接近实物,接近实物,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比如,教学“认识物体”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学生能够接触实物,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果没有实物,只是看图说话,对学生就形不成强烈的感官刺激。而各种立体图形在身边就避免了上述遗憾。因此,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接触实物图形,眼看、手摸、嘴说,各种器官充分协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让几位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说出图形,其他学生迅速指出具体物品。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还可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提前在课下准备一些做实验的材料,如废弃的物品、纽扣、纸壳、圆形球体等,还有小刀、剪刀等,准备动手制作图形,再准备一些简单的物品如苹果、土豆等用来切割成各种形状。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思考研究,开动大脑,或者和同学探讨,取长补短,尝试各种想法,并亲自动手去切各种自己熟悉的形状。这样寓教于乐,学习如同游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又如,学习“认识东、南、西、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四周的各种景物来判断方位,并联系课本知识,根据工具来检验方位。随后,教师应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物的建设、太阳的位置,思考它们和东南西北的联系,我们的生活习惯对东南西北的利用以及植物的生长会受方位的什么影响,等等。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找出验证东南西北的方法,从而体验到了实践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对新旧知识能更好地融会贯通,对新知识能更快地消化吸收,让学生学起来不感觉到吃力,使课堂上有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应用意识和探索数学的能力与精神,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责编张翼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