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军彩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 05535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王军彩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 055350)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品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而为以后形成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的问题。
情感教育 体验情感 感受情感 激发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把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以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有很大的帮助和引领作用。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社会情感缺乏的关键时期,非常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的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把情感教育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具体到实践,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大部分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感情,或拳拳报国,崇高悲壮;或清新委婉,细细流淌;或优美脱俗,清爽隽永……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教育的渗透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享受美文的同时,培养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父母的殷殷亲情,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例如,朗读这个环节就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在传递情感。俗话说得好,“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是轻靠言传、重靠意会的,只有依靠反复地朗读,才能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地了解并体会这种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转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朗读环节多增加一些感情方面的指导和练习。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感情的范读和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才能挖掘出文章的意境美,感受到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余光中的《乡愁》中对乡愁的描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作者借“邮票”“船票”坟墓“等载体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感。只有仔细地体味,反复地朗读,才能认识并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以及关切的情怀,并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所在。朗读时,我提示学生那些“小小的”“窄窄的”要重读,“邮票”“船票”要轻读,尤其注意感情的把握,尽量想象并努力将自己置身于那个环境之中,体会作者由家到国,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情怀。
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大多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从和课文有关的内容入手,采用“说出你的故事”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到了课文情境。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新课的兴趣,而且吸引着学生很快进入到了课文情境。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表现的是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入私塾读书的成长过程。尤其作者对“百草园——我的乐园”的描写,详细而逼真,非常的生动传神。因为这里有作者的快乐,有有趣的游戏。为了让学生懂作者这份美好的记忆,我便让学生参与“说出你的故事”,讲述自己儿童时代的趣事。有的说捉蛐蛐儿的经历,有的说掏鸟的快乐……一下子,学生就进入了角色。这时,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就容易得多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很容易受到情境的感染,因此对作品的意境理解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也充分体会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探求和渴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情感是一种可行又有效的选择,因为教师的设疑,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这就是“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讲解”的魅力所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这样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读到这里,我便设疑,为什么作者不能忘记的不是父亲的笑容而是父亲的背影?作者在文中几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作者刻画父亲背影是为了表达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仔细地研读课文,思考后得出答案: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眼里之所以难以忘却,是因为父亲的背影是父亲饱经忧患、潦倒半生的一个印记,父亲的多次背影都深深打动了作者。尤其是父亲在家境惨淡,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仍不辞辛苦送儿子去北京,还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又能体现出父亲什么样的情感呢?”“父亲对儿子的爱。”“什么样的爱呢?”“无私……深沉……真挚……”学生就在这样的悬念设置中逐步领会了作者的情感,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父子之情。
语文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要想学好语文,仅仅依靠课上的时间和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尽量地涉猎更多的美文,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其思维得到延伸,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让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例如学《再塑生命》时,我向学生介绍并推荐了海伦 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书,让学生体会主人公身残志坚的顽强品格,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放弃生活、不放弃学习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真实的例子,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并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的阵地,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坚守;它更是一个充满爱的情感花圃,需要教师来细心养护。在这里,教师应不断学习,在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同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方法,继续深入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刻情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情感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凸显出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以起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人格修养的作用。
(责编 吴海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