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何旭
垃圾分类提出多年,但受困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进展很是缓慢。之所以始终难以落实,不能一味地怪市民不配合,主要在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在设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往往仅限于购置一些双桶垃圾箱,再贴几个分类标签就算完事。钱是投了不少,但宣传工作没跟上,无论是垃圾分类的好处还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分,都没有跟市民说清楚,即便市民扔垃圾时想分而投之,却茫然不知所措,再好的分类垃圾箱恐怕都会沦为摆设。而且,环卫工人清运垃圾的时候也没有分类,都混在一起拉走,这样的“伪垃圾分类”如何能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
因此,搞好垃圾分类宣传,无疑是破解垃圾分类困局的可行方法之一。让市民真正掌握垃圾分类常识,垃圾分类桶不能光用颜色区分,有必要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市民更好的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比如,中小学生的社会课教材,各种媒体的定期宣讲,还有商品的包装袋上都可以有垃圾分类的提示。政府也可以为市民赠送特殊年历,每日都用不同颜色标注,特定颜色代表当天可以扔特定种类的垃圾。使市民能够按照年历和各类垃圾箱上的指示为不同垃圾找到“归宿”。总之,宣传要细致到位,引导市民在家中自觉将垃圾分门别类地处理好,再拿到垃圾箱分类投掷。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垃圾分类”做到奖惩分明。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公众开放日”活动,或者是评选活动,对参与者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资金补贴,以此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此外,还可以尝试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从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减量。
如果宣传推广力度上去了,让百姓直观感受到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明白举手之劳的巨大效益,相信经过努力,垃圾分类的“规模效应”就会逐步显现出来。□本栏编辑/张丽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