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仇士鹏
最近网上出现一个热词——低碳开学。每逢开学季,很多学生都会把文具和书包换成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说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便把用旧的东西全部淘汰。
当然,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校园这种想法是没错的,但如果以淘汰旧文具作为其表现形式的话,那么这句饱含积极向上进取态度的话就会显得有一丝瑕疵,甚至像满足虚荣心的借口。“低碳开学”的口号便由此而来,是对此的一种矫正。
低碳是一个很大的词,但它也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细小行为之中。减少对资源的索取,缩小对能源的耗用,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文具虽小,价钱虽低,却也是塑料制品。在白色污染严重的今天,这就是我们与之厮杀的一刀一枪。
记得小时候,自动铅笔还没普及,用的都是木质的2B铅笔。不像自动铅笔用完了换一根笔芯就行,它是越用越短,最后只剩下大拇指的长度,连握住都费力。父亲却严禁我扔掉,他找出一个和钢笔一样长的空心笔套,把铅笔尾部塞进去夹住,便能继续用了。小时候,每支铅笔都要用到它“呕心沥血”,已经用无可用后,才会扔掉。这是父辈传承下的节俭,也是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节低碳课。
长大后,认识到了父母劳作的不易,我便很少提过换文具的要求。可能是对形式并不看重,如果不是老师执意要求包书皮,我一般是不愿意买书皮的,最多是把去年的书皮剥下来套在新书上。毕竟读书最重要的是内容,而且一本翻得皱巴巴的书看着也让人有成就感,这是勤奋读书的证明。其他文具也是能省就省。那时候已经不再强求用钢笔了,我就把铅笔都换成自动铅笔,钢笔换成中性笔,这样用完了之后只要换笔芯,就能繼续用。
读高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收集用过的笔芯,作为勤学苦练的见证。高考结束后,我看着那粗粗的一捆笔芯,想到的却是我应该省下了百十来块钱吧。这是我为蓝天碧水作的微不足道的一点贡献。
苏轼有句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其实,这些用过的物件也承载着我们的回忆,甚至是我们的乡愁。在小学旁边的一家教育超市里,有一种尺子,上面既有放大镜,又有珠子迷宫。闲来无事时,我们就摆弄这尺子,让小珠子越过层层阻碍,落到尺子底端。珠子与塑料尺壁碰撞的声音,至今仍时不时地回响在我的耳畔,唤醒童年的记忆。可惜,等我上了大学,远在异地,再没买到过这种尺子。只在偶然的梦里,才能寻觅到它的踪影。
如今,我们写作多是依仗键盘输入,墨香在纸上氤氲的年代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但童年时用的钢笔和中学时用的中性笔套,却一直被我保留着。它们斜靠在笔筒里,落着灰,也落着我的怀旧情结。看着它们,我便能想起我对文字的初心、文字给我的陪伴,以及我从文字里收获的满足与感动。
我想,低碳开学,不仅是环保的要求,也是我们的生活以及生命的呼唤。
(选自《做人与处世》2020年第11期)
★【语文与人生】时至金秋,又是一年开学季。最喜欢发书的日子,满是墨香;也最喜欢去文具店,把文具从头到脚换个遍。这时候,心里想想,今天,你低碳了吗?
★【微型写作】这低碳与你的新学期新气象的心情会不会有点不相投?欢迎讨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