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犀牛是当今地球上体形第二大的陆生动物,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头上的大角。
在始新世的蒙古平原上,曾生活着一种长着另类大角的动物,它们是犀牛的远亲——大角雷兽。
在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蒙古平原上鸟语花香,与今天的荒凉截然不同。在一个水塘边,许多动物或饮水,或觅食,一片祥和美好。其中,有一群形似犀牛的动物,身形尤其高大,它们就是大角雷兽。
几只大角雷兽正在享用灌木新发的嫩芽,另外几只则趴在松软的地面上打着盹儿。这时,几只幼兽被一只漂亮的蝴蝶吸引,追逐玩耍,很是起勁儿,不知不觉间已经远离了自己的群体。
两只四处觅食的蒙古中爪兽发现了贪玩的幼年大角雷兽,直接扑了上去。幼年大角雷兽反应很快,立即转身奔向自己的族群。不幸的是,它们当中最幼小的那只跑得太慢,被蒙古中爪兽追上了……
正在进食和休息的大角雷兽听到幼兽的呼救声后,立即赶来营救,但当它们看见那两只凶神恶煞的蒙古中爪兽时,不禁愣住了。尽管大角雷兽在数量和体形上占据优势,但攻击力仍不敌对方。
大角雷兽发出响亮的叫声,希望能吓跑凶残的猎食者,但老练的蒙古中爪兽根本没有丝毫惧怕,叼起哀嚎的幼兽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保存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大角雷兽头骨化石
20世纪20年代,为了寻找人类进化的线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派出一个考察团深入亚洲中部寻找化石。他们就是著名的中亚考察团。
考察团的团长是有着“恐龙牛仔”之称的安德鲁斯。在他的率领下,队伍于1922年浩浩荡荡地深入蒙古国的戈壁沙漠中。
浩浩荡荡前进的中亚考察团
在蒙古国发现的古生物化石
考察团在蒙古国发现了大量化石,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伶盗龙化石、窃蛋龙化石、原角龙化石等。此外,考察团还发现了许多哺乳动物的化石,其中一些头骨上有着巨大骨质突起的化石非常特别。他们将这些化石运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由古生物学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929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亨利·奥斯本将这种头上长着巨角的史前哺乳动物命名为大角雷兽。奥斯本认为,这种动物能够用大角撞击敌人,就像今天的公羊那样。目前,古生物学家一共发现了12 具大角雷兽的头骨化石。
大角雷兽的外形很像今天的犀牛,根据头骨化石推测,它们的体长可达5米,肩高2.5米,体重约2 吨,略大于今天的白犀牛。尽管与犀牛在外形上有相似之处,但大角雷兽在分类学上属于雷兽科,与犀牛的亲缘关系比较远。
大角雷兽长着一颗硕大而厚重的脑袋,嘴唇柔软灵活,能够帮助它们钩住树叶;臼齿粗壮,可以磨碎坚韧的植物。
大角雷兽有一对大鼻孔,这是嗅觉发达的证明。不过,大角雷兽的视觉较差,因为它们的眼睛很小。
大角雷兽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鼻子上方的骨质突起,它朝斜上方逸出,下面窄,上面宽,左右对称。
大角雷兽头上独特的角
大角真的是我们的武器吗?看完下文你就知道啦!
大角雷兽的身体相当粗壮,高高隆起的背部是整个身体的最高点。大角雷兽的四肢虽然不是很长,但很强壮,能够快速奔跑,短距离冲刺时速度更快。
大角雷兽生活在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活动区域覆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
与今天干旱荒凉的景象相比,始新世时期的蒙古平原要温暖湿润得多,河流湖泊在大地上星罗棋布,草原森林更是茂盛。大角雷兽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那时,大角雷兽是蒙古平原上最大的动物之一,它们很可能是群居动物。尽管体形庞大,但依然面临着各种生存危机。
大角雷兽的劲敌——蒙古中爪兽
大角雷兽的劲敌——蒙古中爪兽
与大角雷兽同时代的蒙古中爪兽是强悍的肉食动物,它们的体长可达2.2米,体重可达250千克。
蒙古中爪兽犹如大号猎狗,嘴中那两排粗壮锋利的牙齿能够穿透大角雷兽厚实的皮肤。几只蒙古中爪兽联合起来,完全能够杀死一只成年大角雷兽。
面对凶猛的蒙古中爪兽,大角雷兽难道不会用脑袋上的大角进行反击吗?答案是否定的。
古生物学家对它们的大角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这些看似威武的大角居然是中空的,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坚固厚实。因此,大角既不能作为反击敌人的武器,也不能用于同类之间的争斗。
关于大角的作用,古生物学家认为有两种:
第一,用作展示。雄性大角雷兽的角更大、更壮观,可以用来吸引雌性。
第二,用来发声。当气流穿过大角中的空腔时,大角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由此跟同伴进行交流。如果回到始新世的蒙古平原,我们可能会经常听到大角雷兽发出的叫声,浑似歌唱家在引吭高歌。
大角雷兽已经灭绝,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中一睹它们的风采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