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果你没处理好自己的内心焦虑,就不要去教育孩子

时间:2024-05-04

开广

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站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与我擦肩而过的每个人都有方向,就我没有

一说到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包括我在内都感慨“知易行难”。至于为什么难,我并没有深究,这话就是我储存在大脑中的一条信息。直到去年我儿子辍学,我才有机会找到家庭教育知易行难背后的真正原因。

去年4月,我儿子有半个月拒绝进教室。他平时住校,班主任多次找他谈心无果后给我打电话,让我领孩子回家,做做思想工作。

儿子才9岁就厌学,这让我感觉自己教育失败,又沮丧又气恼。

儿子回家后,情绪很不稳定:一会儿无比沮丧,吃饭都没胃口;一会儿敏感暴躁,经常为一点小事发火。

看到孩子的表现后,我开始分析,儿子厌学是竞争压力大,还是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或者是性格太脆弱,内心不够强大?然后,我又思考自己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该怎么引导儿子走出困境、重返课堂。

我思考了一个月,中间多次尝试和儿子沟通,都遭到儿子沉默的对抗。

无奈,我只能请长假,专门回家陪伴孩子。平时,我以为自己是个有经验的好家长,但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站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与我擦肩而过的每个人都有方向,就我没有。

我的大脑一片茫然,痛苦和焦虑从心底蔓延,强烈的负面情绪导致我整夜失眠。

我不喜欢孩子现在的状态,意味着我活在自己的标准中,意味着我没有能力接受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人

我有个师兄,在家庭教育方面很有办法,于是我登门求助。我向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和我的痛苦、困惑。师兄沉思片刻,问了我3个问题:

1.现在的痛苦带给你什么感受?

2.如果你无法引导孩子走出厌学困境,你会怎么看自己?

3.当下,你认为孩子复学与家庭和睦,哪个更重要?

我有些纳闷:他不指点我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却把矛头指向我,啥意思?

不过,纳闷归纳闷,我还是如实回答了他的问题——我感到很无力,同时有不安全感;如果努力了还是无法引导孩子走出困境,我会对自己感到生气、失望;孩子复学和家庭和睦相比,后者更重要。

说完,我的内心平静了些。以前耳熟能详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心灵的延伸”“孩子是家庭能量问题的出口”等家教名言,纷纷涌入我的脑海。我再次有了挫败感:知道这么多家教名言,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师兄看着我:“你不喜欢孩子現在的状态,是因为你不喜欢消极颓废的人,但这不代表孩子就是罪人或糟糕的人。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这和你们好好相处,并不矛盾。”

我茅塞顿开:我不喜欢孩子现在的状态,意味着我活在自己的标准中,意味着我没有能力接受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人。

我再次深入反思自己,又有了新的发现:

1.起心动念错了:我总想“引导和改变孩子”,却不问自己“为什么总有这个念头”,这无疑是把自己当作永远正确的“拯救者”,把孩子当作需要整改的“犯错者”。

2.逻辑方向错了:以前我把原因归于外部——孩子厌学是错误的,是学校教育与孩子出问题了,而我没问题;现在我明白,我应该把原因归于自己——厌学并无对错,是我看待厌学的观点及情绪让自己痛苦万分。

3.目标设定错了:孩子厌学是事实,帮助他复学肯定要有一个过程。未来难以确定,把未来设为行动目标毫无意义。而我之所以有无力感、不安全感,是因为我总在咀嚼过去、担忧未来。

4.核心内容错了:对孩子厌学这事,我思考的是如何让他恢复信心、重返课堂。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行为、语言的改变上,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我需要校正和调整自己的信念系统与情绪应对模式。因为这让我与孩子的关系陷入了困境。

“知易行难”的背后,其实是我不想探究事情的本质、真相,不想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

我回到家,把儿子叫来。我想以男人的身份而不是父亲的身份,和他谈谈。

我俩面对面坐着,我许久没有开口。等自己头脑里“引导”“帮助”的念头消失之后,我才以平等的姿态,第一次向儿子表达了歉意:“这些天,你饭吃得少、觉睡得晚,我很担心。我好几次想问你,可看你似乎有些怕我,是不是我给了你太大的压力?”

儿子没有说话。我去拉他的手。他有些抗拒,但还是顺从了。我握住他的手:“我猜你可能在想,我不上学了,父母会不会怪我。我现在告诉你,我不会怪你。”

我忽然有些哽咽。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责骂、不敢还嘴的情景。我很难受,就停了一会儿。我发现儿子的表情有些诧异。

心情平复后,我真心实意地说:“厌学不是你的错,是爸爸没有能力给你带来快乐与自信。因为爸爸的内心不快乐,同时也不是很有自信。以前我因为焦虑,和你说话语气重、脸难看,对不起啊!有时候我也没有勇气面对问题,总想逃避责任,想通过改变你来让自己心安。老实说,我确实想让你早日复学,可如果你因此感到有压力或不快乐,可以提醒我暂停这种念头。不管怎样,我都爱你,因为你是我儿子。你如果不信,可以考验我,看我会不会打骂你、责备你。如果我真那么做了,你可以不理我。”

这次,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句歌词“爱你在心口难开”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的道歉是真心的,也是艰难的。而这也让我发现,以前我对“知易行难”点头称是,其实是我不想探究事情的本质、真相,不想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因为这样做会让自己难堪,而找个借口总是轻松、体面的。

我道歉后,儿子的态度有了改变。可能他发现父亲不是神,而是脆弱的普通人,他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在随后的交流中,我对儿子袒露了真实的自己,让他了解了我的真实想法。我们的情感有了连接。

半年后,儿子主动复学了。

我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成长。我开始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打破原有的概念化教养方法,重构科学教养理念——我不再是永不犯错的拯救者,而是与儿子心意相通的陪伴者。

前不久,儿子的班主任邀请我在家长会上讲讲教子经验。因为这一年来,我儿子的进步很大,尤其是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居然进了班级前三。

我的体会是,家长不要总有帮助、改变孩子的念头。如果你没有处理好自己内心的焦虑,就不要去教育孩子。就是说,要帮助孩子,先搞定自己。

我赞成“不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家长快乐开朗、身心健康,不用教,孩子看到你,就会变成你的样子。如果你不是,找再多的方法教育孩子,也很难获得成功。

【编辑:杨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