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她是尖子生,为何在高考前心理崩溃?

时间:2024-05-04

云台

尖子生往往成功动机强、不愿接受失败、自我约束力强,同时更容易感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期望,这些因素都容易构成压力,使他们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我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如果不行,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可以考虑,别的就算了,不是我的菜。”

高三女生小青是学校有名的尖子生,重要考试,总成绩没有出过全班前5名,还是年级前10名的常客。这样的学霸,老师和家长自然都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小青突然心理崩溃了。她撕碎了练习册,摔坏了电子词典,赖在宿舍里不肯去上课,还扬言要放弃高考。

一名领跑了12年的尖子生,在最后冲刺的时刻摔倒,放弃比赛,这样的结果谁也不愿看到,更不能接受。老师和家长轮番做工作,希望她消除杂念,专心备考。连同学们都被发动起来,央求小青振作起来,继续做他们的竞争对手。但是游说没有效果,还惹得小青厌烦,开始拒绝交流。

在小青父母的请求下,我作为心理教师紧急介入。

班主任韦老师告诉我,小青出现心理异常是因为在前不久的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中,她发挥失常,总成绩名列全班第12名,年级排名则滑落到200名开外。

“一次考试失利就心理崩溃,这也太脆弱了。”韦老师说,“再说,这样的成绩也不算糟糕,按去年的标准,考上一本妥妥的,小青至于这么跟自己较劲吗?”

跟小青的交流很困难。她一直不肯开口,只用眼神表达她的态度,偶尔回一两句自暴自弃的狠话,比如“我是垃圾”“我没救了”“烦死了”“不如去死”等。

当我转述韦老师的“考上一本妥妥的”这句话时,小青突然愤怒了,大声说:“那是差生的标准!不是我的标准!如果仅仅是考上一本,那还叫什么人生!”

为了让她多说些话,我故意刺激她:“小青,你是在凡尔赛吗?”

小青被气得脸色惨白,话匣子却打开了:“老师您别忘了,这是全市最好的高中,升学率每年都在80%以上,一半学生被一本高校录取。这么说吧,如果我不能被全国排名前十的高校录取,就算高考失败。果真如此,我一定会复读。”

我震惊了:“好高的目标,谁给你定的?”

小青目光坚定地盯着前方:“我自己。我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如果不行,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可以考虑,别的就算了,不是我的菜。”

我追问:“为什么要给自己定这么高的目标?”

小青说:“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给自己定目标,当然要定得高些。志存高远难道错了?”

我说:“你确实‘取法乎上了,却拒绝‘得其中,这不是违背古训吗?目标只是给自己指明奋斗的方向,不是非达到不可。”

小青来了兴趣,用不服气的语气说:“那我倒要请教,‘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什么意思?”

我笑了:“说说你的理解。”

小青抖擞精神,侃侃而谈:“意思是,只有树立了高目标,才能收获大成功;只有给自己最大的压力,才能逼迫自己追求卓越,站上人生的巅峰。”

我说:“我的理解是,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抗压能力有多强,生活就有多幸福。”

小青刚要发火,又怔住了。尖子生就是尖子生,她像重新审题那样,重新品咂这句流传甚广的名言。

我幽默地提醒她:“人家说的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理解成了‘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高。审题错误,你自己说,要扣几分?”

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即使你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同样可以生活得幸福

小青没有笑,也没有回答我的问话。我发现她泪流满面。我刚说了一句“我知道你很累”,她就伏在桌上号啕大哭起来。

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许多年来,没人问她累不累,没人劝她歇一歇,大家都给她加油。家长的关心,也只是帮她做学习以外的事,让她一门心思学习。

“我经常做这样的梦。”小青说,“我是一个马拉松运动员,正在跑比赛,十分劳累,上气不接下气,马上要虚脱了。路边拥挤着老师、父母和我叫不上名字的亲戚,他们不停地喊‘加油,向我挥动手臂。接下来,‘加油变成了‘别停下,爸爸用唇语对我说:‘给我们争口气,坚持下去!我知道,他們根本不在乎我累不累,我就是累死了也不能输,否则他们会一哄而散,不再理我。”

看得出,小青的心理压力已经到了她能承受的极限。她现在需要的,不是轻描淡写的安慰,而是一记惊堂木,破除她对于“奋斗目标”的错误认知。

我告诉她,心中有奋斗目标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但不能让它变成心理压力,否则积极的人生态度就会成为消极的生活状态。要避免这种负面的转化,必须对奋斗目标保持三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目标在未来,要慢慢靠近。

心里有了奋斗目标的那一瞬间,每个人都会想到梦想成真的美好,内心会升腾起急切情绪,盼望早一天达到。但目标在长远的未来,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好的希望难免会被现实泼冷水,让人产生焦灼感,而焦灼感会变成隐隐的焦虑,消耗人的心理能量。

“就像一支足球队准备踢一场重要的比赛。”我举例说明,“教练慷慨激昂地做战前动员,队员们士气冲天,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开始比赛。这时,教练对队员说,比赛在两周以后举行。如果你是队员,会有怎样的感觉?”

小青笑出了声:“这个教练有病吧?队员过早兴奋,比赛的时候就泄气了。”

“对!”我放冷枪似的跟了一句,“高考在三个月之后举行。”

第二,目标需要奋斗,就少不了坎坷。

人们在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很容易有一个心理预设: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每步都向前走,一步步接近成功。但这不是客观规律。现实生活中,从树立目标到达到目标不可能一帆风顺,现实的波涛总会出乎意料地袭来,让我们前进的帆船左右摇摆,甚至倒退。

当发生退步时,人可能会产生惭愧、失落、心疼、不甘、自责等心理,担心一次失败会导致灾难性的连锁反应。但是,如果向前一步不能一步登天,为什么要害怕后退一步会堕入地狱呢?

小青默默地听着,不自觉地点头。

我趁热打铁:“这些惶惶不安、患得患失的情绪带给你的压力,远大于目标过高带来的压力。如果告诉你,你最终能达到目标,但过程必须是曲折的、有反复的,而曲折和反复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或者你不够好,而是这条道路的本质使然,曲折和反复之路是必经道路,那么,你的压力会不会小一点?”

小青不甘示弱地回答:“这是哲学课上讲过的螺旋式上升规律。这道理我懂,只是一时忘了。”

第三,目标是方向,未必能达到。

奋斗目标演变成心理压力,还源于人们对目标达不到的焦虑。目标在长远的未来,奋斗过程还充满曲折,人们自然会想,如果目标达不到,那么奋斗岂不是白费了?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怎么能有如此失败的人生?这样的焦虑,必然形成心理压力。

小青打断我:“目标不是用来达到的吗?如果目标不必达到,那谁还奋斗呢?”

我问:“回忆一下,你最早的理想是什么?越早越好。”

小青翻眼皮想了想,扑哧一笑:“我小时候想当蛋糕师,做又甜又漂亮的蛋糕,把边角料都偷偷地吃掉。”

我问:“你为此奋斗过吗?”

小青说:“就算奋斗过吧。我央求妈妈带我去烘焙店体验过手工做蛋糕。”

我追问:“你现在还想做蛋糕师吗?”

小青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说:“你放弃了最早的目标,但是追求甜蜜、美丽的目标没有改变,而甜蜜、美丽这个目标,怎样才算达到了呢?”

小青想不明白,索性回到现实:“人的奋斗目标可能会改变,由具体变得抽象,但考上清华大学这个目标一点不抽象,为什么不能努力达到?”

“只要努力,目标就有可能达到。”我说,“如果你达到了,我会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因为你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如果你没有达到,我也会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因为你经历了难忘的奋斗过程。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即使你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同样可以生活得幸福。”

不要把班里的同学当成竞争对手,而要當成并肩奋斗的伙伴

经过近两小时“头脑风暴”般的对话,小青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奋斗目标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自己的焦虑也属于自寻烦恼。这时,她的脸色好多了,身体也不再那么拘谨。

我试探:“现在还想放弃高考吗?”

“为什么要放弃?”小青假装没心没肺地笑笑,“您不是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吗?那我就专注于过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我建议她在高考前用以下方法调节心理状态:

1.选择适当的高考目标。根据小青高中三年的综合成绩,我建议她把高考目标设置为排名前30的国内大学,然后在这30所大学中以专业优势进行单项排名,取前5名为目标大学。

2.杜绝攀比心理。不要把班里的同学当成竞争对手,而要当成并肩奋斗的伙伴。人到中年的时候,“中学同学”是亲如兄弟姐妹的存在。所谓竞争,大多是假设的窝里斗。当恶意竞争的意识减弱,心理压力就会轻一些。

3.坦然面对压力。适当的压力有助于保持专注力,对学习有好处。过大的压力则可能形成考试焦虑。所以,在自我减压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备考。

4.多做让自己放松的事。比如听音乐,尤其是听轻音乐,对调整紧张情绪有显著效果。再比如体育锻炼,既能减压,也能保持良好体能,一举两得。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像小青这样给自己制造心理压力,使自己在重要考试前心理崩溃的尖子生。教育界甚至为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尖子生危机。意思是说,尖子生往往成就动机强、不接受失败、自我约束力强,同时更容易感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期望,这些因素都容易构成高压,使他们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所以,家有尖子生,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编辑:陈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