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别人称她为神童她却自嘲为“学渣”

时间:2024-05-04

俞佳铖

宋文清8岁上初中,13岁考上东南大学少年班,19岁攻读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研究人工智能芯片,21岁参与多款芯片研制。

这金光闪闪的履历,妥妥就是一“别人家的孩子”,可有谁知道,她也曾高考失利,也曾有很多科目挣扎在及格线……

两年读完小学,11岁参加高考失利,她说:“这次参加高考,我收获很多,它让我明白,学习没有捷径,我已经比大多数人快了很多步,更加需要脚踏实地。”

2000年3月,宋文清出生在山东泰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从事机械类工作。

在各种教育培训硝烟四起的年代,父母始终保持着一颗顺其自然的心,从没给女儿报辅导班,而是让她尽情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

小小年纪的宋文清喜欢看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读书写字,听他们讨论学习内容,她似懂非懂的眼神里常充满好奇。

宋文清6岁时,父母带她去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报名,招生老师问了她几道数学题,她居然对答如流,令在场的人都很惊讶。父母琢磨,估计是女儿经常混在大孩子中间,耳濡目染之下就学会了。经过评估测试,老师们一致认为,宋文清对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已掌握得差不多了。于是,一开学,她就直接上了三年级。

比起学习成绩,宋文清的独立能力更让父母惊叹。寒暑假,宋文清会帮着妈妈做家务,炒菜、洗碗、拖地,只要看妈妈做过一遍,她基本就能上手,做起來有模有样。8岁时,妈妈教她洗袜子,宋文清一把接过妈妈手里洗了一半的袜子,调皮地说:“妈妈你看,我会洗的,不用教。”也是从那时开始,宋文清坚持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让妈妈操心。

相比很多偷偷玩电脑的同学,宋文清显得自律很多。父母不仅不限制女儿,还鼓励她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从小就很有主见的她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上网学习一小时,玩10分钟游戏。

宋文清用两年时间读完小学6年课程,8岁便进入泰山博文中学,开始了她的初中生活。比起班里十二三岁的同学,宋文清显得又瘦又小。妈妈怕女儿融不进集体,被同学孤立。然而,她很快就发现自己多虑了,女儿不仅和同学相处得非常好,而且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10名,被大家亲昵地称为“小神童”。

宋文清的父母都是学计算机出身,会挑选一些有意思的机械小产品给女儿玩。因此,当别的小姑娘抱着洋娃娃玩得起劲时,宋文清却在饶有兴致地拆装着机械玩具。稍微长大一些,父母会给她讲解其中的机械原理。宋文清听得津津有味,对机械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爸爸常把女儿放在膝盖上,一边给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嘱咐她:“孩子,长大后要去做有意义的事。”那时的宋文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但爸爸的鼓励已烙印在她心头,为她今后的人生增添了积极的底色。

也许是遗传了父母的理工基因,宋文清的物理特别好,其他同学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掌握的知识,她通常一节课就基本学会了。同时,她的英语和数学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

宋文清的成长仿佛被按下了倍速键,11岁那年,她顺利考上重点高中泰安第二中学,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15名。因为年纪小,同学们把她当小妹妹般疼爱。老师考虑宋文清离家比较远,中午没办法回去,特意腾出一个小房间让她午休。

高一时,宋文清主动提出想参加高考,测试一下自己多年的学习成果。2011年,她报考南方科技大学在山东的自主招生考试,整个过程自信从容,不料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没能达到一本分数线。

父母清楚女儿的性格,并没有急着给她讲大道理或者安慰她,而是给她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面对高考失利,宋文清总结教训,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自己的高中知识学得还不够扎实和全面:“这次参加高考,我收获很多,它让我明白,学习没有捷径,我已经比大多数人快了很多步,更加需要脚踏实地。”

13岁考上东南大学少年班:“爸妈,我自己去东大报到,你们不用陪我。”

2013年,宋文清再战高考,报考东南大学少年班。这次,她以超过当时理科一本录取线55分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吴健雄学院录取。

吴健雄学院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东南大学杰出校友吴健雄女士的名字命名,是东南大学培养拔尖儿创新人才的荣誉学院,也是国家专门为选拔顶级人才而设立的特殊院校。少年班的招生对象为成绩优异、智力出众、身体健康、具有较好心理素质和较强生活自理能力的15周岁以下在校学生,每年招收人数屈指可数,被称为“神童集中营”。

相比父母的激动,宋文清很淡定:“哦,考上啦,还行。”妈妈知道女儿的心思,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对这次的成绩并不满意,但对于考上东南大学,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距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一家三口就开始研究泰安到南京的交通线路、学校周边的环境等。

小小年纪就要踏上异乡求学之路,宋文清丝毫不胆怯,她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爸妈,我自己去东大报到,你们不用陪我。”女儿的决定,让父母有些意外,但还是表示支持。

妈妈为女儿打包行李,日常用品一应俱全,生怕遗漏了什么。出发前几天,母女俩一起逛超市,宋文清看到一些包装精致的煎饼,想着带一些和同学们分享,她还兴奋地规划:“等到了南京,我要把好玩的景点都玩个遍!”

2013年秋天,宋文清正式踏入东南大学。她顶着一头活泼俏丽的短发,稚嫩的脸上洋溢着青春朝气。作为当年东大少年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也是唯一一名“00后”,宋文清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2013年9月19日,是宋文清在南京过的第一个中秋节。父母心疼女儿来回奔波,决定赶过去陪她过节。

泰安和南京的中秋习俗大同小异,吃月饼、赏月亮、剥石榴。那几天,他们逛了南京不少景点,吃了很多南京小吃,过了一个欢乐温馨的节日。

送走父母,宋文清静下心来,打算在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学校园里好好做出一番成绩。然而,梦想和现实有着一定的距离。少年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学习任务重。因为年龄太小,加上知识储备不足,宋文清学习起来很费劲,学业成绩被同学甩下一大截。第一次期中考试,她有好几门功课勉强及格,成绩相比以前,很是让她失落。

“我还是走得太快太急了,如果这样下去,我只能平平无奇地度过大学,然后平平无奇地毕业踏上社会,我真不甘心就这样。”和父母视频聊天中,宋文清难掩内心的焦虑和不甘。

大二时,宋文清調整思路和学习方法,奋起直追,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尽管如此,宋文清还是不敢有丝毫松懈,她对父母说:“和这么多哥哥姐姐一起读书,真怕赶不上。他们都是学霸,我基础不扎实,和他们比起来,我就是一个学渣。”

自嘲为“学渣”的宋文清,有着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大学生活应该又学又玩,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

大二时,宋文清看到一则公告,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川教授要招一些本科生做科研,她很感兴趣,便主动和张川教授交流,顺利加入了实验室。

“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想做的东西正一步步实现,每解决一个科学或技术问题,我都会感觉神清气爽。”

在张川教授的实验室,宋文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科研世界,她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少年班里,经过两年不分专业的综合知识培训,宋文清大三时面临专业选择。对此,父母的态度依旧是顺其自然:“你喜欢学什么就选什么,我们不干涉。”于是,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电气类专业。

大学毕业后,她继续留在张川教授的科研队伍,为研制中国的芯片而努力。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宋文清成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有幸加入南大著名的李丽教授团队,围绕芯片设计,进行人工智能的可重构芯片研究。

“李教授的实验室可厉害了,我能学到很多知识。”宋文清兴奋地和父母分享内心的喜悦,“不过,科研的压力比学业压力更大,很有挑战性,一个代码写错就会导致整个芯片设计错误,几百万、几千万的芯片可能就直接废掉了。”

而今的宋文清,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实验室里搞研究。最近一年,她研究的项目是把人工智能的方法运用到通信领域里,虽然历经无数次失败,但她依然坚持不懈,用妈妈的话来说:“那专注劲儿,就和小时候拆家里的电视机遥控器一样。”

作为李丽教授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宋文清肩上的担子可一点都不轻,不仅要负责整体架构的设计,还要做好团队任务调配等工作。同时,她还忙着研究代码,寻找设计思路,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

“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想做的东西正一步步实现,每解决一个科学或技术问题,我都会感觉神清气爽。”正是这样的奋斗精神,让宋文清年纪轻轻就头顶光环。至今,她已参与多款芯片的研制,研究的课题“面向5G/6G译码的可重构智能加速核研究”获批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在最好的年华,如花绽放。谈及未来,宋文清信心满满,目标明确:“博士毕业后可能会在高校做研究,也可能会去一些企业,希望把我学到的东西真正落地成为新的产业。不管去哪儿,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我想做更多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让人生更有价值。”

保持初心,为祖国研发芯片,作为一名在很多人印象中还只是宝宝的“00后”,宋文清早已把强大祖国的重任扛在肩头,勇攀5G时代科研巅峰。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神童”背后没有神话,只有一颗勇于攀登的少年心。

【编辑:潘金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