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亲子阅读可以有丰富的形式 等

时间:2024-05-04

问:晚饭后一小时是我和女儿的亲子阅读时间,可女儿总坐不住。前几天,阅读《小蚂蚁》这本书时,讲到小蚂蚁骑到蜻蜓身上飞了起来。她马上起身当小蚂蚁,从客厅飞到卧室,又从卧室飞到厨房。我喊她回来,她就当没听见。最后在我的呵斥声中,她终于回来了,可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

请问,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阅读,让她坐得住、多读一会儿呢?

王先生

答: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幼儿对事物的学习依靠直接感知。比如,看到书中蚂蚁飞的情节,就模仿蚂蚁飞,这是孩子在用动作感知和探索。你眼里的“坐不住”,其实正是孩子学习、体验的重要方式。

其次,孩子年龄越小,能够专注的时间越短。就专注时间而言,3岁孩子为3~5分钟,4岁孩子为10分钟,5~6岁孩子为15分钟。低龄幼儿阅读时间过长,大脑容易疲劳,从而走神儿或做小动作,所以科学把握有效时间更值得提倡。

要想更好地引导孩子阅读,可以这么做:

1.融入情境进行引导

孩子在阅读时引发了联想,家长不要强行制止,可以先让孩子自由探索,待孩子体验后,再融入情境进行引导。如,孩子看到“小蚂蚁居然飞了起来”,立刻做飞行动作,表明她正在用动作感知、理解故事內容。此时,爸爸也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会飞的蚂蚁”,和她一起飞,然后再飞回座位;或者用故事中蚂蚁爸爸的口吻说:“小宝贝,快飞到爸爸这儿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模仿欲望,又能继续后面的阅读。

2.多给孩子具体感知的机会

家长应改变“成人唱独角戏、孩子一味倾听”的想法和做法,多为孩子创造动手、动脑等感知具体事物的机会,让孩子扮演和创造不同的角色,手脑并用,动静结合。这样既能吸引孩子,又能增进孩子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3.用提问引发孩子思考

如果担心孩子模仿时间过长影响阅读效率,可以在孩子模仿一段时间后,用提问促进孩子思考。如家长可以问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小蚂蚁是怎么飞起来的?它长翅膀了吗?如果孩子沉迷于模仿,不愿阅读了,家长可以让孩子猜测故事的结局:后来小蚂蚁怎样了?会不会从空中掉下来?也可以问一些关于人物、情节的内容,通过提问促进孩子思考。

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如果孩子兴趣盎然,可适当延长阅读时间。每天读几页、用什么方式读,可以由孩子自己选择,或者视孩子当时的状态而定,因为让孩子保留愉悦的阅读体验是最重要的。

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是倾听

问:我和孩子沟通不畅,结果导致有时我想帮助、教育他,却无从下手。请问,我该怎么改善这种状况?

田女士

答: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了解,而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是倾听。从孩子的倾诉中,你可以了解到他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1.引发倾诉

孩子的情感直接而外露,从他的表情、动作等方面,就可以了解其情绪的变化。如一向爱说爱笑的孩子突然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此时家长不能不理不睬,而应引导他将内心感受说出来,如:“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起来很不开心。”要让孩子知道,有事不要憋在心里,说出来心里会舒服些,而且家长很关心他,会帮助他。

2.耐心倾听

当孩子倾诉时,你要当个好听众。先让孩子尽情地宣泄情绪,不要随意打断,更不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孩子对此很敏感,一旦发现你在敷衍,会马上中止倾诉,并对你失去信心。倾听时,你可以用“嗯”“噢”“后来呢”等词语,让孩子知道你对谈话内容十分关注。

3.表示共鸣

共鸣,意味着你有同感,你理解他。如,孩子告诉你他不愿上幼儿园,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不愿去是因为不想离开妈妈,妈妈小时候也这样。”当得知家长能够理解他时,孩子会感到很亲切,并乐意接受你的建议和帮助。

4.明确态度

多数情况下,孩子向你倾诉是想听听你的意见,然后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听完孩子的倾诉后,你不可不了了之,而应诚恳地将自己的想法简洁明了地告诉孩子。如果孩子有过激言行,你要保持理智态度加以疏导,不可火上浇油,更不可粗暴呵斥。如,孩子告诉你,小朋友推了他一把他非常生气时,你可以说:“听起来你很生气甚至想打他,但你不能这样做。你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那个小朋友的。”

另外,如果你想让孩子向你倾诉,平时要注意维护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有时也可以向孩子透露一些你的情绪和需要。因为当你适当暴露自己的内心后,会得到孩子的回馈,他也会向你倾诉他的内心想法的。

初送孩子上幼儿园的禁忌

问:9月,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为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哪些事是家长要避免去做的?

李女士

答:孩子入园,家长切忌做这几件事:

1.今天送,明天不送

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家长心疼,心存侥幸:今天不去就不去吧,也许明天他就愿意去了呢!这会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不愿意,就可以不去幼儿园。结果,等明天再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的哭闹会变本加厉。

2.送两天,歇一天

孩子刚入园,哭闹比较厉害,饭也没有在家吃得多。家长便想让孩子上两天幼儿园,在家歇一天。结果,孩子在家歇了一天之后,再去幼儿园倍感陌生。特别是新入园的孩子和老师还没建立起感情,送送停停,会拉长孩子的适应过程。

3.孩子哭,我也哭

有些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见到孩子哭,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这种陪哭要不得。因为它会让孩子认为家长不要他了,认为上幼儿园对他对父母都是一件痛苦的事,从而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不利于他适应幼儿园生活。

4.“我在外面等你!”

孩子被妈妈送到幼儿园后,看妈妈要走,张嘴要哭,妈妈赶紧安慰:“我不走,我在外面等你!”这种说法暂时有效,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会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妈妈到底去哪儿了,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5.“我第一个来接你!”

许多家长离开幼儿园时这样许诺孩子。如果你真能做到,不反对你说;可如果你做不到,请不要这样说,可以换种方式:“妈妈4点来接你!”因为如果承诺不兑现,孩子会觉得你说话不算数,你的威信将大打折扣。且孩子一旦知道你骗了他,以后你还会不会来接他,他都没有把握了。

6.“再哭,再哭我就不接你了!”

这话通常是家长说的气话,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孩子听了,往往哭得更厉害。因为孩子的理解力有限,会信以为真,深深恐惧,从而加剧他的分离焦虑。

7.“孩子哭了,我和他多待一会儿就好了!”

许多家长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待一会儿,一定能让孩子愉快地跟自己说“再见”。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要走,分离焦虑已经产生,并开始哭闹。但家长终究要离开,孩子终究要留下,独自面对一切。

8.躲在窗外看一看

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不放心,躲在窗外观察孩子是否适应。这一举动一旦被孩子发现,他的哭闹会陡然升级。

幼儿园是孩子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站。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以上8个误区,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吧。

【编辑:杨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