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养育孩子,哪个阶段最累
问:我是一名孕妈。当我跟朋友抱怨怀孕辛苦时,她们总安慰我“生下来就好了”“出月子就好了”“孩子断奶就好了”“孩子会走就好了”“孩子上幼儿园就好了”……听得多了,我都困惑了。请问,养育孩子到底哪个阶段最累?
孫女士
答:对你的问题,我只能回答,没有最累,只有更累。
0~3个月:初生适应期
面对新生宝宝,爸妈开始是怎么看怎么喜欢,甚至连孩子拉屎都觉得是美好的。然而一个月后,宝宝黄疸、红屁股、消化不良、上火……问题一个接一个,加上哺乳、喝夜奶、拍嗝、哄睡,这阶段妈妈想一觉睡到天亮,是不可能的。
4~12个月:大运动发育期
除了吃喝拉撒,这阶段宝宝要经历翻身、独坐、爬行,有的已经开始学习走路。如果宝宝的大运动发育稍有落后,妈妈就会忐忑不安,不停地帮宝宝练习,希望他早点掌握新技能。但宝宝太小,掌握不好常常误伤自己,摔了磕了是常事。这时期非常考验家长的看护能力和耐心,而且宝宝6个月大后要添辅食了,做米糊、菜泥……妈妈的事情多着呢!
1~1.5岁:独立行走期
这阶段,宝宝刚学会走路,需要妈妈弯腰扶着、牵着。宝宝刚会走,还没有安全意识,因此只要醒着,妈妈就需要打起精神紧盯宝宝,有时恨不得背后都长出眼来。
1.5~2岁:喜欢冒险
这阶段,宝宝喜欢冒险,爱荡秋千、溜滑梯,精力旺盛,哄睡是一大难题。他会走了还会跑了,得有大人跟在后面保护他。但他有时会犯懒,非要大人抱,费时费力,带一天孩子比上班还累。
2~2.5岁:喜欢问“为什么”
这阶段,宝宝嘴巴说个不停,每天都有一连串的“为什么”要问,家长要耐心与他沟通;一个游戏玩了100次还要玩,一个故事听了100遍还要听;有了自主意识,开始任性、耍脾气,不再是家长说什么就听什么的乖宝宝了。
2.5~3岁:充满自主性
这阶段,宝宝特别难缠,有了自己的主意,懂得表达要和不要,像个小大人。为从小培养他的良好习惯,家长该和他斗智斗勇了。
3岁以后:进入幼儿园
你以为孩子上幼儿园就能松口气了?不,你不仅需要陪他做手工,还要帮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更好的自理能力。
熬过以上,未来还有孩子的青春期、婚恋期……其实,从成为家长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一辈子停不下对孩子的操心。然而,转眼孩子就会长大,他的世界会越来越广阔,他会离家上学,不再依赖你,而你能够陪伴他的时光,只会越来越少。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所以,让我们且陪且珍惜吧。
怎样批评,才有积极效果
问:每当孩子犯错、表现不好时,我就会批评孩子。我认为批评是最简单直接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行为的界限。但是孩子不仅不当回事,还各种不服和怒怼。请问,怎样批评孩子才积极有效呢?
丁先生
答:孩子做得不好、不对时,家长多习惯于让孩子感到羞愧来认识错误,如责骂、否定:“几点了还不起床,这么懒!”“别捣乱,尽给我添麻烦!”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收效甚微。因为家长批评孩子犯了大忌,那就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对他来说同样重要。如果批评损害了自尊心,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不听管教,任由不良行为持续。只有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让他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他才会注意维护自己的名誉,注意言行,知错就改,往好的方面发展。
地铁上,一个小男孩在吃东西。妈妈问他:“儿子,地铁上有三只羊,中途来了一只狼,请问还有几只羊?”小男孩自信满满:“没有羊了,因为被狼吃了。”妈妈说:“不,还有三只羊,因为地铁上不能吃东西。”小男孩听罢,默默收起手中的零食。这位妈妈的做法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启发孩子认识错误,自觉调整不当行为,堪称智慧。
国学大师梁漱溟一生波澜壮阔、成绩斐然。他回忆往事时,曾提及父亲梁巨川对他的教育。
梁漱溟9岁那年,将自己的一串铜钱随手乱放,后来找不到了到处嚷嚷。第二天,梁巨川在院子的树杈上发现了这串铜钱,他既没斥责儿子,也没马上把钱交给儿子,而是写了一张字条给儿子:有个小孩自己把钱挂在树上,却到处寻找,与人吵闹。梁漱溟看后赶忙去找,果然在树杈上找到了,顿觉很不好意思。
教育儿子,梁巨川从不疾言厉色,而是采用提醒、暗示等方法,启发孩子思考、自省,从而自觉地去做正确的事,终于将儿子培养成一代大家。
我们应该向上面提及的两位家长学习,当孩子犯错时,不是高高在上地指责、教训,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用智慧的方法引导孩子,唤醒其内在的自省能力。
当孩子犯了严重错误必须批评时,我们也不要失了分寸,而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保持冷静,如果你大声嚷嚷、语气难听,不管你说的话有无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其次,批评的话不必多,言简意赅,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唠叨、不人身攻击,明确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才不会再犯同样错误;最后,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发掘心灵深处“正面的自我”。比如想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可以先表扬他某次的认真细致,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
走上考场,这些心态不能有
问:儿子说,他考试时常常紧张得手握着笔直发抖。孩子有这种表现,说明考试心态不行。请问,考场上都有哪些心态不能有?
汪女士
答:别着急。考试时,有的学生心很急,一拿到试卷就做,生怕比别人慢一步,有时甚至连题目都没看清就下笔。这样,出错是在所难免的。正确做法:拿到试卷不要慌,浏览一遍之后再开始做题;做题时,也不要慌,看清题目再下笔。
别犹豫。做某道题时,学生的脑海里可能会有许多思路但又很模糊,拿不准。正确做法:选择最有把握的方法,如果感觉实在模棱两可,就先放下,挑有把握的题做。
别烦躁。思考之后仍无头绪,不免心浮气躁。但越烦躁,思路越堵塞,越想不出,反而阻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深呼吸,静下心来,稳定情绪后重新看一遍题目,如果还没思路,就绕过去,做下面的题。
别固执。有的学生遇到难题,不愿放弃,绞尽脑汁,非做出来不可,可最后白白浪费了时间,还是没做出来。正确做法:考试时,放松心情,别固执,不在“一棵树上吊死”。遇到难题不慌张,先放着,等做完其他题目再回头想想,或许就有了灵感。
别沮丧。有的学生看到试卷上有些题不会做,心情沮丧又念念不忘,以至于影响了后面的发挥。正确做法:不妨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这道题太难了,我不会做,别人也不会做。”
别消沉。有些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应战。考场上,他不仅没有热情,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犯困。正确做法:考试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测验,和平时写作业一样,认真完成就行了。
【编辑:杨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