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宝贝儿,做好孩子不需要讨好别人

时间:2024-05-04

大鹏

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好感至关重要,因为别人的好感既可以提升我们的自信心,还能维持好关系。但是过分取悦别人,有可能是患上了取悦症,幼儿是取悦症的主要患者群。

一桩疑似欺凌事件,暴露出一个5岁男孩的隐忧

强强是一个5岁男孩儿,在幼儿园是老师们公认的好孩子,几乎每天都能得到老师发的小红花。小伙伴们都说,强强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但是上周强强的妈妈龚女士发现不妙:强强好像遭遇了欺凌!原来,给强强洗澡的时候,龚女士发现强强的膝盖上有红肿现象,仔细一看,竟然是掉了一块一元硬币那么大的皮,而且已经发炎了。

龚女士心疼不已,连忙带强强去医院处理伤口。对于受伤的经过,强强死活不肯说,只说自己不小心滑倒了。龚女士感觉此事不简单,决定第二天去幼儿园问问。

对于龚女士的兴师问罪,幼儿园杨老师大呼委屈:“我正想问问您呢,强强膝盖上的伤是哪儿来的?不会是家暴弄的吧?”

经过仔细调查,疑似欺凌事件的真相水落石出。原来,强强是三天前受的伤。当时,他刚刚爬上滑滑梯的高台,就被小伙伴挤了下来,膝盖磕到金属架子,顿时鲜血渗了出来。见强强受了伤,小朋友们都围拢过来,一边安慰强强,一边斥责冒失的肇事者。强强眼里噙着泪,强忍着没有哭出来,肇事的小朋友却被吓得大哭起来。强强反过来安慰肇事者,反复说不会把此事告诉老师,也不会告诉家长。这件事,有十几个孩子作证。

“强强一直都是这样的好孩子。”幼儿园杨老师告诉龚女士,幼儿园分水果时,强强总是主动说要最小的;吃饭时,老师给他添饭,他一定会说“谢谢”;老师提问,他总是高高举起手,抢着回答。“有的时候,明明是别的小朋友犯的错,强强却主动揽责,所以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他!”杨老师说。

龚女士皱起了眉头:“强强为什么要做冤大头?是大家合伙欺负他吗?”

“绝对没有!四五岁的孩子,哪有那么邪恶。”杨老师断然否认,“或许是因为强强太想做一个好孩子吧。”

杨老师告诉龚女士,强强是个好胜心特别强的孩子,如果自己犯了错,会长时间不开心。比如早上来幼儿园时忘了带手工作业,老师说没关系,第二天带来就行,但强强会非常自责,一上午都不开心。如果别人得了两朵小红花,而他只得到一朵,他会闷闷不乐,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显得十分落寞。

杨老师提醒龚女士:“或许,您该带强强看看心理医生,一个5岁的孩子,心里这么能装事,好像不那么正常。”

宝宝习惯于取悦别人,或许是父母訓练出来的

在心理门诊,强强被诊断为取悦症。

心理医生告诉龚女士,取悦症又名好人综合征,是一种与拖延症、强迫症并列的心理疾患。说白了,就是患者尽力让除了自己之外的每个人都满意,对别人有求必应,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来取悦别人,但与人为善的结果往往是被人利用,自食苦果。

心理医生说:“看过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吗?男主人公刘峰就是取悦症患者。您觉得刘峰可怜不?”

龚女士怔住了,喃喃自语:“有那么严重吗?”

心理医生告诉龚女士,取悦症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引发抑郁。取悦者是人际关系中的“老好人”,似乎没有脾气,但那只是假象。取悦者也是正常人,只不过克制了自己的愤怒和怨恨。积攒的负面情绪得不到表达和排解,有可能引发抑郁症,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失去自我。取悦者生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遇事无力抉择,只是单纯地追求完美,担心被孤立,等等。这些症状都是失去自我的表现。

第三,人际关系不佳。取悦者不惜委屈自己,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价,只能暂时如愿,时间一长,人际关系就会变味。一方面,有人会利用取悦者,获利之后还不知感恩;另一方面,取悦者会被人们认为有虚伪之嫌,于是敬而远之。

龚女士问:“强强的取悦症是怎么得上的?”

心理医生告诉龚女士,一般而言,父母是孩子生命早期最重要的陪伴者,大多数孩子会试图取悦父母,以获得肯定和安全感。这种看似和谐的亲子关系,有时因为父母的偏执而变调,让小孩成为依赖父母的肯定而行动的人。特别是当父母把爱作为奖励的条件时,就等于将小孩推上了取悦之路,使孩子最后变成取悦者。

舍己为人是高尚品格,但不应当失去自我

龚女士问:“治疗取悦症,需要吃药吗?”

心理医生告诉她,强强刻意取悦别人,主要是认知偏差,只要改善教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他纠正错误认知,就能矫正取悦症:

1.唤醒自我意识。引导强强把头脑中的“应该”换成“如果我愿意”。比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不向老师告状”“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把玩具让给你”。这样的表述赋予了自己选择权,免除了自己必须舍己为人的义务,便能逐渐唤醒自我意识。

2.学会拒绝。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强强,不是所有的请求和要求都是合理的,也不都是你能承受的,因此学会拒绝是成长的必备技能。要知道,拒绝和自私没关系,只是更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已。丢掉包袱,敞开内心,大声对不合理的、不想接受的事情说“不”。

3.学会自我认可。要设法多给强强正面评价,并引导他自我欣赏,自我奖励,不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他人的好评之上,因为真正的成就感,永远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4.树立自信心。有了明确、强烈的自我认同,就有了建立自信心的基础。要引导强强每天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很棒,我很快乐!如果强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自卑倾向,不妨引导他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专长,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专长,把它发扬光大,就能成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人。

5.大声地表达自己。不善于表达是取悦者的典型特征。当所谓的“含蓄”“低调”成了行为习惯,就很容易被别人忽略,进而影响自信和人际关系。所以,要鼓励强强大声地表达。这样,既能增强其自信心,也能及时排解他心中的负面情绪,避免抑郁。

心理医生强调,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固然是高尚品格,但不适合从幼儿开始培养。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点是培养孩子诚实、守时、宽容、讲信用、懂分享、协商解决矛盾的品格和能力。一味讨好别人,看似与人为善,其实是奴颜婢膝,不仅不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给自己造成心理困扰。

【编辑:陈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