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6家庭教育开销上涨

时间:2024-05-04

日前,《现代教育报》对100位北京家长进行了关于2016年家庭教育消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有较多投入,其中更有两成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占到家庭总消费支出的三成以上;与基础学费相比,兴趣培养、课外补习、留学等内容是家庭教育消费的重头。

同样,《2016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也显示,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支出大于6000元,其中一线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教育支出大于1000元的比例为32.8%。

家庭教育投入涉及方方面面: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一所重点学校,不惜花重金购买学区房;报辅导班的开销也是一个大头,奥数、英语、钢琴、跳舞……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各种的报班经历;此外,近年来各类培训班的费用也逐年攀升,一节课动辄就要数百元。但对于此,家长们的态度大多是心甘情愿,家庭教育消费的沉重负担与家长们的教育消费负担感并不成正相关。

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洪明指出,当下中国家庭教育消费中,基础性消费比较少,拓展性消费和选择性消费比较多,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教育消费出现。洪明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总体上来看,教育市场越做越大,不断地向外扩展。从一线城市、比较发达的城市,到现在越来越向县城、乡镇发展。

此外,洪明还认为,虽然总体来讲大部分教育消费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非理性消费已非常明显,部分家长对教育的盲目消费、攀比性消费、超前消费并不可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庭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确实不少。花费大头都在培训班。说来理由也差不多,培训班一是帮孩子培养兴趣,二是提升学习成绩。在对100位家长的调查中记者发现,超六成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教育消费“还能接受”,但同时也表示“不能再增加了”。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个现象:教育消费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孩子越小,教育消费反而越高。家教专家邢亚杰认为,这和家长群体的消费意识与育儿观念有很大关联。现在的家长普遍为80后,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并且非常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认为这是一项回报率挺高的投资。

此外,趁早培养孩子特长和兴趣的教育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示,孩子还没有“定型”,要广泛接触各类兴趣班,找到适合自己的。“进小学之前多学一点特长,开发一些兴趣,对孩子有益无害。再说如果现在不学,以后上了小学就没时间学了。”

對此,洪明指出,教育消费是否合理,重要的考量标准是要看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市场中选择的产品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是不是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洪明解释道:“很多家庭让孩子学习,大多是出于功利的考虑,一味地想让孩子学到某些知识、技能。这可能超出孩子的认知范围、能力范围,反而导致孩子厌学。

(李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