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编者按】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位妈妈写的短文。她用令人心酸的文字讲述自己被上大学的孩子冷落的亲身经历,最后发出感慨:“我们爱孩子,但孩子爱我们吗?”许多家长感同身受,纷纷讲述自己的类似经历。他们问:“为什么父母倾尽心血养育孩子,却养出一个白眼狼?”“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感恩之心?”最后得出结论:“孩子不孝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成本不断增加,父母为养育孩子支出的费用是整个家庭支出的大头,无数父母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本应得到孩子的回报,至少是情感上的慰藉,为什么结果恰恰相反?是社会浮躁风气使然,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疏漏?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展开了专题采访。
感恩是一种能力
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也是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但是,感恩是人性的本能吗?
武汉家长薛女士接受采访时说:“人之初,性本善。感恩应该是人性的本能吧?就算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哪个孩子小时候没有受过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士为知己者死‘百善孝为先等,都是提倡感恩的名言,经常出现在孩子的作文里。至于有些孩子不尊孝道,不体贴父母、不赡养父母,甚至虐待父母,我认为是受到了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家长没有什么责任,家长是受害者啊!”
南昌家长赵先生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孩子有感恩之心是良好教育的结果,孩子没有感恩之心则是教育的缺失。他说:“被称为‘白眼狼的孩子历代都有,现在更是不乏其人,甚至‘啃老‘坑爹成了风气,令人痛心。但是,孝子同样历代都有,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有感恩之心呢?原因只有一个:家庭教育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也就是说,家长是受害者,但首先是不肖子孙的缔造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些刻薄话我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我的一兒一女都是不知道疼父母的白眼狼!现在他们都成家立业了,都在南昌,但一个月只来看我一次,连孙子、外孙女都不让我见。都是我没有培养好啊!”
上海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马女士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年轻人,有感恩之心的真不多。公司招聘的员工只讲薪水、待遇,很少讲奉献的,动不动就跳槽。作为过来人,其实挺可怜这些孩子的,没有归属感,他们学历再高,工作再有能力,也不会幸福。我曾经在新员工培训时试图进行感恩教育,没想到员工们很反感,认为我是玩虚的,不如多发点钱。至于年轻人没有感恩之心的原因,我想还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当然,父母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也是失职,不过我不忍心责怪这些父母,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是不会孝顺父母的。”
接受采访时,郑州家长檀女士深有感触地说:“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有一名女同学,名叫小玲,是校花级的美女,但是特别自私,人缘极差。记得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雪,我在图书馆看书,接到小玲的电话,让我回宿舍时帮她带一份饭。当时我已经吃过饭了,但是受人之托,不忍拒绝,就冒雪去食堂给她买了一份饭,怕冷,我是裹在大衣里给她带回宿舍的。没想到,她只尝了一口,就埋怨道:‘这饭怎么这么难吃?然后丢下饭,穿上大衣就出门了,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我被气哭了。宿舍里别的同学劝我,说小玲就是这样的人,不理她就是了。从那以后,我刻意回避与小玲打交道。毕业后同学聚会,小玲抱怨父母没门路,找工作难,同学们也不肯帮她。有女同学对我低声说:‘没有感恩之心,谁肯帮她?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感恩,听起来是一种礼貌,其实是一种能力,如果缺乏这种能力,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挫折,所以我特别注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西安心理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万先生赞同檀女士的看法。他说:“感恩不是人性本能,忘恩才是人性本能。”他举例说,“已故歌手丛飞的故事您听说过吧?丛飞是一位善人,一直热心慈善事业,先后资助过178名贫困生,自己却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后来丛飞患病,经济拮据,受助的贫困生却拒绝回报,其中,几个完成学业的年轻人就在本地工作,却没有一个去医院探望。记者采访这些受助学生时,听到了令人寒心的话:‘丛飞资助我是他自愿的,我又没有逼他。‘丛飞资助我一定另有所图,否则谁会做出力不讨好的事?‘请别写我的名字,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曾是贫困生。‘祝丛飞赶快治好病出来赚钱。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律师艾伦·德肖微茨曾帮助78个犯罪嫌疑人免于受刑,猜猜其中有多少人曾后来登门向他道谢?不到5个。所以卡耐基才说:‘忘恩是人的天性,它如同肆意生长的杂草;而感恩犹如靓丽的玫瑰,它需要细心的栽培与爱心的滋润。”
北京某教育咨询机构创办人、教育专家陈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感恩是一种习得性能力,即需要学习和培养才能获得的能力。虽说孩子天性纯良,可是如果父母疏于对这种能力的培养,甚至冷漠对待,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有感恩之心,直至丧失这种能力。于是,悲剧也随之而来:父母辛苦拉扯大孩子,孩子对父母却冷漠以待;孩子获得他人的帮助,却不知图报;长大后,孩子交友越来越困难,因为不擅于为友谊投入诚意……这样的人,难免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孤单。”
报恩不等于感恩
既然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缘于教育的缺失,那么现在家庭、学校的感恩教育状况如何呢?
在郑州某重点中学,一位不愿透露班级、姓名的高二学生小石(化名)对记者说:“家里怎么没有感恩教育啊,我看只有感恩教育!小时候,妈妈就常对我说:‘快点长大吧,妈妈老了就靠你了。我上小学时成绩不好,妈妈更是把感恩教育挂在嘴边,经常说:‘我管你吃管你穿,你就用这么差的成绩回报我?没良心的东西!上中学后,我的成绩还不错,妈妈就改口了,经常憧憬未来:‘我的儿子就是棒!以后你出息了,一定要带我出国旅游。昨天她还说,让我给她在海边买房子,她要‘晚上在涛声中入睡,早晨被海风吹醒。说实在的,对这样的感恩教育,我特别反感,我不是忘恩负义之辈,以后赚了钱,我能不赡养父母吗?但妈妈经常这样说,好像总怕我忘了似的,给我造成了比泰山还重的压力。我甚至想,爸妈养我长大,其实就是培养一个给他们养老的人,怎么看怎么像是一桩买卖。说句没良心的话,生我养我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高一班主任林老师唉声叹气地对记者说:“在感恩这件事上,我感觉学生们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一天,我进教室吓了一跳,讲台上堆满了包装精美的礼物,全是给我的。一问才知道,那天是西方的感恩节。我很感动,热泪盈眶地感谢同学们,希望他们好好学习,用优秀的成绩回报父母。然后我说,做班主任其实是同时给几十个孩子当妈,十分辛苦,但我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两年后大家用大学录取通知书回报我,以后也要常回来看我。忽然,我听到有一名男生低声说:‘有这么邀功的吗?我的心顿时冰凉。仔细分析起来,家庭教育较好的孩子,普遍有感恩之心,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家庭是主战场,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天然的血缘纽带,父母之恩大于老师之恩,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更方便,也更容易取得成效。当然,老师不会放弃感恩教育,但总是难逃贪图回报之嫌。不是有句成语叫‘图报非恩吗?”
某教育网站首席教育专家宋先生接受采访时指出,感恩教育的最大误区是把感恩等同于报恩。他说:“大多数教育者在报恩和感恩之间画等号,这种思维其实是在进行要求式的感恩教育,让孩子拜倒在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之下,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当然会反感。正确的感恩教育应该以爱为情感基础,如果忽略了爱,无法感知到爱的孩子永远学不会感恩。首先,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恩可感的。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哺育呵护下才能一天天长大。当人慢慢懂事,需要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时,又有很多老师灌输宝贵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走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还是会有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前来排忧解难。其次,感恩是一种积极的能量。对他人心存感恩之心,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为改变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蛮横,还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痛苦的泥潭。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就可以逐渐原谅那些得罪过我们、伤害过我们的人,会使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丰厚,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一个人如果有了感恩之心,他才是一个幸福的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甚至不一定是要感谢某个特定的人,比如感谢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一位心理学家曾告诉我一个让心灵充满幸福感的秘密,那就是当你每天醒來时,应该这样想:‘我真是个幸运的家伙!今天又能安然地起床,而且还有崭新、完美的一天。我应该好好珍惜,去扩展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传予他人。我要常怀善心,要积极地帮助别人,让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有阳光的播撒!总之,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人生幸福的精神境界。”
济南某中学副校长冉女士接受采访首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富翁想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就给山里的村长写了封信,讲明了他的意思。村长马上回信,附有很多孩子的名字和地址。富翁收到信后,给每个孩子都寄了本书,书上有他的签名和地址,然后静静地等待回信。子女不理解,问爸爸,你这么有钱,为何不直接资助这些孩子?何必在家里等回信呢?富翁回答,我的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辛苦半生赚来的,我要给那些值得帮助的人。过了好久,只有一个孩子回了信,并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富翁大喜,马上开始资助这孩子,对于其他没有回信的孩子,富翁回报了冷漠。富翁后来告诉他的子女:不知道感恩的人是不可能得到我的资助的,而对于懂得感恩的人,为他们付出再多我都觉得值得。
讲完故事,冉副校长自问自答:“这个富翁应不应该要求孩子们给他回信?有人说不应该,因为慈善不应该要求回报,但我认为应该,我甚至认为这个富翁不仅是一位善人,而且是一位高明的教育者,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赞美感恩之心。况且,他要求的回报仅仅是一封回信,谈不上报恩。所以我一直强调,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时,要把握一个分寸:不要求物质上的报恩,但一定得要求回报的心意。”
孩子冷漠谁之过
珠海心理咨询师雷女士认为,孩子缺乏感恩之心,责任主要在家长。她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的溺爱其实是在瓦解孩子的感恩观念。有的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的重要考试,居然隐瞒亲人亡故的消息;有的家长瞒着孩子四处举债,满足孩子的高消费,看起来很伟大,其实都是愚蠢的行为。一个被剥夺了悼念亲人机会的孩子,一个不顾家庭困难只顾享乐的孩子,能有责任感吗?能有感恩之心吗?难道家长辛辛苦苦地培养孩子,就是为了造就一个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吗?”
郑州某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唐老师接受采访时说:“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被溺爱,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恩和爱。有一个真实案例很能说明问题: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3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或许,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付出,不奢求孩子日后的回报,他们认为跟孩子谈感恩,简直是贬低了自己对孩子的爱。无疑,这是种误解,对孩子也是种误导。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残缺,会严重影响孩子日后人格的健康成长及发展。”
兰州教育专家于博士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他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写道:“有的老师给小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我认为很荒唐,因为感恩教育不需要特意设定场合,生活中到处是感恩教育的课堂。比如,妈妈生病了,可以把提醒吃药的任务交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履行照顾妈妈的职责。”
本刊认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一味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滑坡。对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家长首先要成为懂得感恩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面前,不要轻易诋毁别人的爱与善意。朋友送了你小礼物,别在孩子面前嫌弃它;路上见到衣衫褴褛的老人乞讨,不要嗤之以鼻躲得远远的;家里老人行动慢了些,不要心生怨气……这些小事其实是大事,因为它们会在孩子的耳濡目染中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幸福,但幸福是什么?能爱别人,也能感受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就是幸福的。感恩是爱的种子,我们虽不能让孩子成为完人,但怀着感恩之心,至少可以让孩子在离开我们后,活得更幸福。
【编辑:陈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