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郭冬仙
“要不是早上叫你起床你不听,我上班怎么会迟到!”“要不是当初生你,我怎么会落下这个病!”
父母的抱怨如同一剂毒药,会慢慢侵蚀孩子的身心,直接影响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也变得爱抱怨,遇事推脱责任。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矛盾无处不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到中年的“顶梁柱”不仅在单位要积极进取,回家更是“上有老下有小”。如此大的精神压力经常压得这些为人父母者抬不起头,回家后的抱怨成了每日的必修课。“看什么都不顺眼”“凡事都找客观原因”成了他们的特质。
抱怨不同于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敢于承认失败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们如同看到一个伤痕累累且神色平静的勇士或英雄。而抱怨是明明失败却不承认失败,明明有伤却把伤口装扮成花朵的懦夫。人本来同情弱者,但由于抱怨的人气急败坏,反而得不到别人的同情。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非但不轻松,心情往往更糟,怀里的石头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多了。常言说,放下就是快乐。包括放下抱怨,因为它是心里最重的东西,又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人们之所以倾心于那些乐观的人,是倾心他们表现出的超然与举重若轻。生活需要的信心、勇气和信仰,乐观的人都具备。他们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又感染着别人。人们和乐观包括豁达、坚韧、沉着的人交往,会觉得困难从来不是生活的障碍,而是勇气的陪衬。和乐观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得到了乐观。而和老是抱怨的人在一起,人就会变得消极和压抑。
很多做母亲的没有意识到,她们下意识的抱怨不仅使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低落,还破坏家庭的氛围,而且往往引发矛盾。一进家门,孩子等来的除了家长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审问,还有妈妈没完没了的抱怨:“工作太累,同事太烦!”“又堵车,烦死了,真倒霉。”在看电视时,妈妈还会说:“这些编剧都脑子进水了吧,拿我们当傻子啊!”周末一家三口要郊游,她又说:“不去,哪里都那么多人!我要做采买准备,我才不找罪受。”很多孩子表示,妈妈的这种抱怨情绪直接导致了家庭气氛消极紧张,自己连大气儿都不敢出,生怕引火烧身。
还有些家长,因为过于苛求家人而心中充满了抱怨。这样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满足现状,恨不得孩子在学习上“一口吃个胖子”。所以一旦对孩子成绩稍有不满,家长就会唠叨抱怨,没完没了。
事实上,家长无休止地抱怨或者向孩子施加压力等行为,都是对孩子的精神施暴。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一旦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要不就“给个耳朵勉强听着”,要不就本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原则反驳家长。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会引起亲子间新一轮的矛盾爆发。
更为严重的是,抱怨不仅于事无补,家长态度消极、怨天尤人的情绪也影响着孩子看问题的态度,不利于孩子性格培养。在很多方面,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一般来说,乐观积极的家长会带出积极向上的孩子,而消极抱怨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家长也如此。初中生阿娟某次考试没考好,退步很大。老师让她找找原因,阿娟想了半天,说了一大堆理由:什么她旁边的同学上课老说话,打扰她听讲;考试题太偏;老师讲课时声音比以往小自己听不清,等等。老师忍不住问她:“那你自身问题在哪里?”她却把细脖子一梗,理直气壮地说:“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老师通过和阿娟的父母接触及从其他途径了解发现,他们也是找客观理由的高手:上班时若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后往往毫不避讳地当着孩子的面抱怨,抱怨领导不公、抱怨人际关系不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受到负面影响和误导是显而易见的。
抱怨使人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法自拔。所以,尽管家庭是放松身心的地方,但在外承受了各种压力的家长还是要注意调整心态,以乐观、坚强的一面去面对孩子。毕竟,家长无意的消极语言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家长应该用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有些时候,即使家长在外面确实受了委屈,只能通过抱怨这种方式化解心中的痛苦,也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夫妻俩背着孩子、关上卧室门抱怨会更妥当一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