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莲落尘
紧急求助:
优秀女生突然辍学急坏家人
春节期间,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非常焦急地说:“我女儿闹着给她找心理咨询师,说是心里憋闷得难受,活着没意思,不想再去上学了。我女儿以前活泼开朗,一直很爱笑的,怎么会变成这样?”
正月初六下午3点,那位打电话的女士带着女儿如约而至。女孩圆圆的脸庞,齐耳短发,打扮得干净利落,见面就非常礼貌地向我问好,而且未语先笑,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和洁白的牙齿,很是可爱。我们相视一笑,感到彼此很投缘。我征求女孩的意见,她同意让妈妈先离开,和我单独聊聊。
女孩叫夏心怡(化名),今年17岁,是郑州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从初三开始,父母就托关系把她送到离家100多公里的省会重点中学。当时她才14岁,忽然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举目无亲,感觉眼前一片茫然。她很想家,却不敢对爸妈说。因为她怕爸妈不高兴,更怕爸妈瞧不起她,说她没出息。她在学校度日如年,吃不好睡不好,整天没精打采的,上课经常走神,下课做作业的速度也很慢。她所在的班是宏志班,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在这样强手如林的班级里,她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靠前。第一次摸底考试,她排到了班上倒数第7名。之后,不论她如何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总是在班上的后10名徘徊,这让她感到自惭形秽,慢慢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更让她烦恼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尤其是上高二以来,她感觉与同宿舍的五位女生越来越难以相处。别的室友之间都是亲亲热热的,经常嬉闹交谈,而她却像是被隔离在外,没有人关注,没有人理睬。她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因此就想办法去讨好室友,为她们打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买零食……可是室友们似乎根本不以为然,并没有人看到她的好。相反,如果哪天她没有打扫宿舍的卫生,还会被人指责。她感到自己被孤立了,很委屈,却不敢表达真实的情感和内心的需求,心里苦闷,经常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想到开学又要面对这一切,她便充满恐惧,失眠焦虑,郁郁寡欢。然而她不敢向父母倾诉内心的苦衷,只说不愿再去上学了。
原因追踪:
多重压力引发童年创伤
经过耐心倾听和细心观察,我感觉夏心怡存在着较严重的自卑、自责、自愧心理,自我评价很低,内心焦虑不安。同时发现她说到伤心处时,非常想哭,却又强装出笑容来,这种欲哭又笑的表情让我深切感受到她内心强烈的冲突和纠结。我由此判断,她现在表现出的适应性差、学习成绩上不去、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都只是表象,而真正的根源在于她存在错误的自我认知,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我让夏心怡说出自己的五个优点,她却一个也说不出来。相反,她一个劲地说自己情商低,不会与人打交道,明明自己很委屈、很生气,却不敢表达;她说自己很笨,无论怎么努力学习,成绩还是倒数;她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没有人喜欢她,也没有人看得起她。其实,她是一个非常美丽可爱的女孩,敏感细腻,通情达理,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她之所以有如此低的自我评价,可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应该是小时候受到严苛的教育,不被父母欣赏,缺乏鼓励和赞美造成的。
我们的话题自然转到夏心怡的成长经历上来。她说,她的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是个全职家庭主妇;父亲中专文化,经营着一家小超市,经济收入可观。因此,她家的物质条件比较好。6岁之前,她一直很快乐,无忧无虑。上小学后,她的噩梦就来了,不是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挨打挨骂,就是因为和小朋友一起玩时间长了受惩罚。妈妈的打骂是家常便饭,爸爸有时也打她。她清楚地记得,在8岁那年秋天,一天下午放学,她因为在学校打扫卫生回家晚了,而且在上书法课时碰倒了墨水瓶,把自己的白色上衣弄脏了,回家之后,她被妈妈当街打骂。妈妈用非常狠毒的话骂她,不让她回家。从那时起,她就认为自己是个令人讨厌的人,不被妈妈喜欢。她几次想离家出走,但都不忍让爸妈伤心而强忍悲痛。在她心目中,爸妈挣钱很辛苦,满足她所有的物质需要,只是爸妈不理解她,更不知道怎么爱她。所以她极力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想尽可能地做到乖巧懂事,而且从来不在父母面前流泪。
当夏心怡讲到自己在8岁时被妈妈当街打骂、不让她回家的情景时,我看到她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但她还是极力压抑着自己,换上一副故作轻松的、毫不在乎的表情和语气。我对她说:“我感觉到你很伤心!别再压抑自己了,如果你感觉难过就痛快地哭,尽情释放一下吧,我陪着你!”我这样轻声地对她“催眠”,她的眼泪终于不可抑制地奔涌出来。她急忙用手捂着脸,耸着肩,不停地抽泣。过了一小会儿,她平静下来,又面带笑容地和我交谈。我问她:“为什么不允许自己尽情地释放一下压抑的情绪呢?为什么总是在想哭时反而面带笑容呢?”她说:“我想给别人更多的温暖,我想让爸妈开心,我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开心影响爸妈的心情。因此,在父母眼里,我就是个挨了打骂也能够很快调整自己、仍然笑对人生的没心没肺的孩子!”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夏心怡的心事越来越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她12岁时有了弟弟。父母把所有的关注、关心和关爱都给了弟弟,她变得更加失落了。弟弟2岁时,父母为了有更多精力照顾弟弟,也为了锻炼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强行把她转到省会的重点中学寄宿就读,从此她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她感觉被父母抛弃了,在学校日夜想家,总给家里打电话。刚开始父母都在电话里劝她坚持,后来就批评她太娇气,还质问她那么多的同龄孩子都是寄宿,为啥别人能适应她就不能适应?再后来,她给父母打电话,父母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了,只是不断地给她的卡里汇生活费。
上高中后,她的心情从来就没有舒展过。尤其是上高二以来,学习成绩的落后、同宿舍女生的矛盾、青春期自我认知的困扰等压力叠加,引发了她童年的创伤和内心的痛苦,她感觉自己像被生活绑架了,闷得快要透不过气来。她真想逃离这个世界,但是还要强颜欢笑做爸妈的乖女儿!
深刻警示:
家长应多关注孩子内心世界
夏心怡对我说她得了抑郁症,还列举了很多症状。我通过综合分析,让她确信自己并没有患抑郁症。同时,通过帮助她梳理原生家庭的影响,让她明白错误的自我认知和自卑的源头。夏心怡听完,如释重负。
接下来,我用认知疗法,让她明白现在她面临的人际关系不良问题,并不是她不可爱,也不是别人故意疏远她,而是她存在错误认知和糟糕化、片面化、夸大化等错误的思维模式,她只有增强自信,改变自我认知和评价,学会运用积极思维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有转机。为了帮助她树立积极的思维方式,我建议她以后每天写三条对自己肯定的事,经过长期训练,就会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
除了夏心怡自身改变之外,家庭及学校环境对她的身心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在谈及家庭时,夏心怡几次都想放声大哭,但最终还是把泪水生生地吞咽到肚子里了。因为她说,爸妈除了在情绪不好时打她骂她,在情绪好的时候对她非常好。特别是妈妈心情好时,对她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妈妈没有受到过更多的教育,整天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几乎与时代脱节,根本不了解她的心理需求。妈妈也不会调整自己的心情,有时候和爸爸吵架,就会把自己的坏情绪转嫁给她。她感觉妈妈很可怜,并不恨妈妈。爸爸每天在外面奔波忙碌,挣钱养家,应酬频繁,有时喝醉回家也会找碴儿。爸爸让全家人享受到了体面的生活,因此,她感觉爸爸也不容易。有时候看到爸爸喝得烂醉,她很心疼,只盼自己早点长大,能够替爸爸分忧解愁。因此,在夏心怡的心中,爸妈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她时常经受着分裂的心理困扰,内心充满复杂的情感:对父母的怨恨、愧疚、感激和爱。
为了帮助夏心怡整合这些心理冲突,我拿来两把椅子,一把代表“好妈妈”,一把代表“坏妈妈”,鼓励她对“坏妈妈”表达怨恨,尽情地哭诉,充分地宣泄,然后再让她对“好妈妈”表达愧疚、感激和爱。最后,让她大胆地对“妈妈”表达出内心的需求。同样,也让她对“好爸爸”和“坏爸爸”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说出真实需求。让我吃惊的是,她的唯一需求就是想让爸妈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关注她的内心世界。她觉得自己与爸妈就像两个世界的人,与爸妈根本无话可说。
我把夏心怡的心声转告给她的爸妈。她爸妈也非常吃惊,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已经尽己所能满足孩子了,没想到孩子还会出问题,还会有这么多的不满。原来,他们所给予的并不是孩子需要的。
经过两次咨询,夏心怡又去上学了。她妈妈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她的内心世界。而看到女儿愿意与自己聊天、谈心事了,她十分欣喜,同时也深有感触地说:“唉,现在才明白,我原来爱孩子的方式很多都是错误的。会爱才是真爱,不会爱是虐待啊!真爱是需要学习的,我必须和女儿一起成长。”
春暖花开时,我在微信里看到夏心怡发来的照片,是她和宿舍同学的合影,她笑脸如花,我能够感受到她从内心流露出的快乐和满足。我相信,只要她的人际关系改善了,提高学习成绩指日可待。因为她感受到了爱,找到了自信,拥有了改善一切的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