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妈妈是“木木”

时间:2024-05-04

宁丹蕾

“木木”在我们陕西家乡的方言里指脑袋不够灵活、情商稍欠一些的人。人们还经常用和“木”相关的词语形容小孩。谁家孩子不会写作业,或者考试分数比一般孩子低时,就会受到“批评”,其中最常用的一句话便是:“你咋是个木怂!”“木怂”——这个词里一定程度上夹杂了恨铁不成钢的情感。

当然,我肯定不能用“木怂”来说我的妈妈,但她在为人处世上,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木木”。

小时候,因为爸爸当兵的缘故,妈妈独自拉扯我长大。作为那个时候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生,妈妈本来有很好的工作机会——去乡下当镇长。但她为了照顾我,放弃了。当时,她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爸爸说不想让妈妈为了我而放弃这么好的工作机会;爷爷奶奶十分支持妈妈下乡,说让她放心,他们一定会照顾好我;妈妈的朋友觉得小小的娃儿有什么需要照顾的,应该去。可妈妈想了又想,觉得镇长可以以后再当,但照顾我却是等不得也不想让别人替代的。于是,她选择留下,成了单位里一名普通的员工。机会放弃后便很难再有,所以后来妈妈的最高职位就是科室主任,再未得到晋升。很多人都说她放弃机会实在是个“木木”。

记得有一年暑假,妈妈去上班,带上了我。那天,恰巧遇到领导来办公室检查工作,别的同事都热情地迎上去打招呼,然后和领导热络地聊起天来;妈妈也很热情,但是仅限于热情地打个招呼,就再也不会说什么了。

妈妈汇报完工作后,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她先是坐在椅子上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接着又把双手攥紧,放在膝盖上;然后低下头,微微晃动身子;最后干咳了几声。一种莫名的尴尬气氛开始在办公室的空气中弥漫。一位阿姨忙打圆场,和领导聊起别的话题,妈妈就默默地坐在那里聆听同事和领导聊天。

回到家,我疑惑地问妈妈:“您怎么不和领导多说说话,多表现表现自己啊?”妈妈说:“聊什么啊?工作好好做,向领导汇报完就可以了啊!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聊,想不出该说什么。”妈妈的回答,竟让我一时无言以对,因为她的做法似乎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我总觉得那样的社交方式,不是她这个年龄该有的成熟的处理方式。在这方面,她实在是像个“木木”。

在生活中,妈妈也是一个特别容易引起“尬场”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自家的兄弟姐妹,如果不是十分健谈,不断地和妈妈提起新的话题,可能气氛就会在妈妈那里被“尬”住。比如今年寒假,小姨给妈妈打来了视频电话,和妈妈聊起了邻里之间的家常,一会儿说张家怎样了,一会儿又说刘家怎样了。过了大概十几分钟,可能是说累了,也可能是想让妈妈跟她分享一些趣事,小姨停顿了一会儿。这时,妈妈又开始了她惯常的咳嗽:“咳……咳……嗯,清华,你们家晚上吃的啥?”听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在自己的房间里笑出声来。小姨虽然早已习惯了我妈妈的聊天方式,但也被这种“尬问”逗笑了。笑过后,她又和妈妈聊起了别的话题。那个晚上,我突然发现妈妈的“木”也有着那么一点可爱。

最近,妈妈这个“木木”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又“木”了一次。

那天晚上,爸爸妈妈在家庭群里发消息,建议我把微信头像换掉,给出的理由是我的审美能力太差劲,找的头像都不合适。于是,我们之间爆发了我到上海上学后的第一次争吵。

爸爸强硬地说:“换张风景的,要接地气,不要标新立异。”妈妈紧跟着接话:“你的头像总是给人阴郁的感觉。”我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格,见他们这般“无礼”,立刻起了逆反心理:“我们这一代人真的不习惯用风景作头像。我的图像就是一部电影中的‘女主,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换掉呢?我没有使用头像的自由吗?”这大概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直截了当地反驳他们的观点,让他们感到很不适应。妈妈沉默了,爸爸退出了家庭群。

我本以为只要过几日,大家自然就会和好,谁知一周了,爸爸也没有再进群的意思。妈妈也只是不时地在群里推送一些保健养生、不要熬夜之类的文章,没再跟我说过一句话。不得已,我只得向小姨求助。小姨说:“行,你别管了,这件事我来解决。”

晚上,妈妈的视频电话打过来了。我接通后,她开口便问:“你怎么不直接打电话问我,还去求助你小姨呢?”

我无奈地说:“我爸退群了,您也不说话,我以为你们都在生我的气,怎么敢打电话给您?”妈妈“扑哧”一声笑了:“你小姨打电话过来说起这事,我才知道你爸退群了。”

我惊讶地问:“群里少了一个人,这么明显的事您没发现吗?”

妈妈笑道:“没有啊!我还照常往群里分享文章呢!我还说你怎么最近一段时间都不在群里说话了呢。你爸这几天也不穿你买的袜子了,我一直纳闷儿呢!”

你看,我的妈妈就是这么一个人,不管工作中还是家庭生活里,她都是个“木木”,看问题想事情特别简单,从来不会拐弯。她就是这么简单地生活了几十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木木”。

但是,为什么我妈妈这么容易让人尴尬,这么不会处事,却还有很多人和她关系亲密呢?我曾一度为此感到困惑。后来我发现,妈妈只是不会讲漂亮话,情感上没有那么敏感,但做事非常靠谱,待人非常真诚。

妈妈有四个兄弟姐妹,也有不少朋友。他们但凡遇到困难,一定会找妈妈帮忙。妈妈在接到他们的求助电话时,总会十分平静地回答一句“哦,知道了”,然后挂了电话唠叨一句“事一天就多得很”,接着默默地把所有事情办好。

家人和朋友,其实都很懂妈妈这个“木木”。大家觉得只要妈妈能以這种“木木”的处事方式过得顺遂愉悦,大可不必去刻意改变。毕竟生活里柴米油盐的琐事太多,她能活得简单快乐一点,其实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不会说漂亮话的“木木”的“实干家”。用我爸的话说:“你妈是我见过的难得活到五十岁情商还不高的人。但是她活得很可爱,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的。”

是的,我想告诉爸爸:“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